名家縱論/稀土成陸反制美科技戰的王牌
中國出口的稀土磁鐵是美國許多產業基礎的核心。圖爲中國江西省的一個稀土礦場。(路透)
從川普第一任展開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搭建起中美兩大強國博奕的競爭場域,美國一直高姿態壓抑中國;然而,今年六月畫風突變,在倫敦關稅會談中,稀土成爲中美雙方談判的首要議題,美國在退讓高關稅之後,也願撤銷一系列管制措施,以交換中國開放稀土出口到美國。此時,稀土成爲中美戰略競爭對抗的重要環節與籌碼,主要影響因素在四個層面。
一、稀土用途日益廣泛且重要,成爲現代科技製造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
「稀土」是指原子序數從元素週期表上的五七(鑭)到七一(鑥)的「鑭系元素」,加上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化學元素的合稱,因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而擁有廣泛的應用。
每種稀土元素在現代科技產業中都佔據無法取代的角色,在許多高科技產業中,稀土在磁性材料、催化劑、陶瓷材料、玻璃和電子產品等是關鍵材料。此外,許多醫療科技、軍事武器零件也需要仰賴稀土。
二、中國在稀土的儲藏、開採、冶煉、技術等,具主導全球供應鏈的優勢。
近年國際媒體開始關注稀土的廣泛運用與重要性,同時也發現中國在稀土生產與供應方面長久佈局的主導地位。中國佔據全球稀土儲存量的四十九%和開採量的六十九%,稀土提煉則佔了約九十二%,且是全球唯一具備全產業鏈生產能力的國家。
擁有全球近半稀土礦產儲藏的中國,更在稀土的開採、冶煉和加工有壓倒性優勢。特別是在稀土分離和金屬加工的關鍵技術上,中國的產能幾乎壟斷全球;這種近乎壟斷的市場地位,使中國具備影響全球價格和供給節奏的能力。
三、美國短期無法有效分散稀土產品來源與製造,必須依靠中國稀土。
美國近年所用的稀土原料九十五%以上依賴進口,其中約八成直接來自中國大陸。面對顯著的供應鏈風險,美國目前的緩衝手段相對有限。西方媒體慣稱歐美因開採稀土涉及環保成本因素,短時間難以撼動中國主導地位,但研究指出美國在重稀土分離技術嚴重落後中國,中國擁有冶煉技術專利超過美日兩國的總和,馬斯克曾說:「中國在稀土的冶煉加工技術能力,無可取代。」
中國大陸放緩稀土出口,美國車企先受不了,其中最重要的是電機,因爲它依賴電磁驅動,而且用量不低。美國的軍工產業對稀土的依賴更高,由於稀土元素獨特的磁性和耐高溫性能,被廣泛用於美國各種主戰裝備和高科技武器系統。
四、由於稀土具有軍民兩用特性與需求,中國對稀土的出口審批是法定程序,也成爲出口管制利器,更成爲外交與地緣政治的籌碼。
稀土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北京政府實施出口管制是符合國際通行做法。此外,二○二三年十二月,宣佈禁止向國外出口稀土冶煉分離技術。二○二四年六月頒佈「稀土管理條例」,正式進行進口出口管制、並且擴大限制礦種範圍。
於是,作爲反制美國對中科技戰,中國在二○二三年先後對鎵、鍺等關鍵礦物出口實施管制;同年七月,宣佈對部分稀土金屬及永磁合金出口實行許可制度。今年四月川普提高對等關稅後,北京宣佈對七項稀土金屬採取對美管制出口措施,主客易位,讓美國也感受「卡脖子」的感受與困境。
稀土讓中國在大國博弈中擁有一張獨特的資源牌,稀土的戰略價值也正在深刻重塑中美兩國競爭格局。六月倫敦會議之後,北京雖然迴應「依法審批」稀土出口,但預料兩國戰略競爭對抗態勢不變,但中國手上已經有一張不遜色美國科技管制的王牌了!(作者爲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國安會前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