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三湘烽火歲月 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2025年8月27日,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湖南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常德、衡陽、懷化三市廣播電臺,攜手芷江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湖南湘江新區融媒體中心等市、縣(區)級融媒體中心,共同推出融媒體特別節目《直播湖南—拼我一湘壯山河》。節目通過多地聯動直播、多頻率同步放送、多形式視頻呈現,帶領觀衆重溫三湘大地的抗戰記憶,致敬烽火中的英雄兒女,讓偉大抗戰精神在新時代賡續傳承。

本次特別節目由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全程指導,主現場設於長沙市天心閣警世鐘廣場。開場環節,悠遠的警鐘聲伴着稚嫩童謠緩緩流淌,瞬間將現場及屏幕前的觀衆,帶回八十餘年前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隨後,抗戰史研究專家、在校師生、醫護工作者、鐵路文史研究員、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等嘉賓先後登場,通過現場訪談還原歷史細節、實地拍攝追溯抗戰遺址、實物展示喚醒時代記憶、詩歌朗誦傳遞家國情懷、合唱表演凝聚精神力量,生動再現了三湘大地上一個個感人至深、氣壯山河的抗戰故事。

在長沙篇章,節目深情回溯這片英雄土地的紅色記憶:普通農民易玉濤面對日寇寧死不屈,親手斬殺敵人後不幸壯烈犧牲。著名戲劇家田漢爲紀念他特意立碑賦詩—— 這一珍貴線索,正是源自節目前期預熱宣傳階段的線索徵集;18 歲女學生劉守玟主動奔赴抗日前線,投身傷兵救護工作,最終將生命永遠定格在戰場。

節目現場,劉守玟的母校稻田中學組織學生代表,唱響抗戰時期的校歌《吾儕是抗戰建國長城》,激昂歌聲迴盪在天心閣上空,傳遞着跨越時空的青春誓言與愛國擔當。此外,黨史專家還詳細介紹了八路軍駐湘通訊處、新四軍駐平江通訊處及中共湖南地方各級組織積極開展抗日救亡的史實,清晰展現出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湘大地的抗戰史詩,在不同城市書寫着同樣的壯烈。在抗戰名城常德,節目聚焦日軍發動細菌戰的慘痛歷史真相,講述了廣德醫院院長譚學華不顧個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險確診鼠疫病例、堅決揭露日軍暴行的英雄事蹟。現場,當代青年醫護工作者集體宣讀鏗鏘誓言,承諾將以先輩爲榜樣,傳承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的醫療衛生事業中守護人民健康。

湘南重鎮衡陽的抗戰故事,則鐫刻着鐵路工人的智慧與勇氣。1944 年抗戰關鍵時期,當地鐵路工人自發行動,拆除鋼軌構築防禦工事,炸燬橋樑阻擋日寇進攻,用平凡身軀築起 “鋼鐵防線”。如今,一段歷經戰火洗禮的百年鋼軌仍在鐵路線上服役,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象徵着一代代中國人堅韌不屈、薪火相傳的奮鬥精神。

所有抗爭與犧牲,最終匯聚成勝利的凱歌。節目循着歷史足跡,將鏡頭對準抗戰勝利的重要地標—— 懷化芷江。作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地,芷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光榮記憶。節目中,珍貴歷史影像還原了當地百姓參與修建機場、守護交通線、見證受降儀式的場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以一頂傳統斗笠爲 “歷史信物”,深情講述了數萬湖南民衆築就芷江機場的感人故事,讓觀衆深刻感受到“人民力量鑄就勝利基石” 的深刻內涵。

《直播湖南— 拼我一湘壯山河》打破傳統敘事侷限,將鏡頭對準當年湖南大地上的普通羣體 —— 農民、醫生、學生、工人…… 通過親歷者後代口述歷史、珍貴影像重現場景、歷史文物解讀細節等融媒體手段,讓這些普通人的面孔更清晰、聲音更真切、情感更動人,跨越時空與當代觀衆、網友產生深度共鳴。

節目尾聲,嘉賓與學生代表共同敲響警世鐘。深沉渾厚的鐘聲在天心閣上空激盪,穿越八十載時空—— 既是對抗戰英烈的深切緬懷,亦是對那段苦難與輝煌的歷史的深刻銘記。這鐘聲是警示,是嚮往,更是動員,呼喚新時代中國人,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磅礴力量,勇擔時代使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上砥礪前行,續寫屬於新時代的輝煌篇章。(孫俠、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