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劇創新融合傳統元素,煥發中華文化時代活力

來源:光明網

歌劇作爲一種戲劇表現藝術,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逐漸成爲世界音樂藝術中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之一。我國歌劇歷經百餘年的發展和演變,在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中發揮着積極的作用,不僅增強了我國民族凝聚力和文化的影響力,也爲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民族歌劇的學習,有利於促進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歌劇從20世紀初傳到我國之後,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已與我國傳統文化以及現代藝術等深度結合,通過不斷創新歌劇的現代藝術表現手法,使我國民族歌劇逐漸成爲與當下大衆審美融合發展的重要藝術形式,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特別是通過民族歌劇融合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戲劇、民謠等文化元素,進一步激發了我國傳統文化新時期的發展動力,讓更多的人民羣衆可以接觸到我國傳統戲劇、民謠等傳統文化。同時,我國民族歌劇通過現代音樂科技手段的運用,如使用音頻設備等,進一步打破傳統舊式束縛,不斷提升傳統歌劇的視聽藝術效果等,促進藝術作品賦能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方式,更容易引發觀衆在觀看歌劇的過程中二次感情共鳴。可以看出,通過民族歌劇的創新發展,更容易從現代視角講述傳統文化故事,使民族歌劇呈現出歷史與現代、傳統與創新的統一,這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璀璨的時代活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涵養民族歌劇的重要源泉。在我國悠久的歷史發展長河中,沉澱了許多的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共同願望等,包括一些美好的民間傳說等等,這些都爲我國的民間歌劇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元素。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反映了我國民族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展現中國人民的堅韌不拔、勇於拼搏、忠誠事業、樂於奉獻等高貴的品質。這些精神爲我國民族歌劇的表演注入了靈魂。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深地紮根於我國廣大的勞動人民羣衆之中,很多都來源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國民族歌劇創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多樣的藝術形式進行展現,通過各類新穎的藝術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向世人傳遞中國實力與意志,確保民族歌劇在民族精神的助力下,不斷通過歌劇藝術感染和觸動人們內心世界,喚醒人們的民族情懷以及對文化身份的歸屬感等。

加強民族歌劇的學習,爲我國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動力。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文化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我國民族歌劇作爲我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一方面,我國民族歌劇憑藉自身商業化模式的運作,爲民族歌劇的創新注入了新鮮活力,也促進了歌劇產業的發展。比如民族歌劇創作與商業化,涉及了包括“音樂製作、舞臺佈景、演員培訓、服裝及道具製作”等多個環節,使文化產業能夠獲得大量工作崗位及產生商業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通過民族歌劇的發展,有助於促進我國相關藝術在舞臺佈置、燈光音響方面的創新發展,比如民族歌劇藉助先進的設備技術,有效地強化了歌劇的表演藝術感染力,使得每一臺精彩的民族歌劇演出都離不開高水準的技術支撐,這對於促進我國文創產業發展領域相關技術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民族歌劇也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消費水平,進而又帶動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比如促進了網絡演出、文化衍生品的打造等,也進一步豐富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內涵。

爲加強我國民族歌劇學習,更好地促進我國民族歌劇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要汲取民族文化營養,爲中國原創歌劇創新發展開闢新的發展路徑。站在文化認同的角度分析,在推進我國民族歌劇創作過程中,要主動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核等要素,積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轉化爲民族歌劇學習以及創作的靈感,不斷助力民族歌劇的學習和創作效果的提升。同時,爲了進一步提升人們對於民族歌劇學習的積極性等,可以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梳理,選擇一些思想內涵比較豐富的民間傳說等,通過精心創作並以歌劇的方式展現出來,不僅可以宣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精髓,也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民族歌劇的吸引力等。此外,我國民族歌劇必須始終堅持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斷創新,在繼承的基礎上持續推進歌劇創新發展,創造出更多豐富中國核心價值觀念,釋放滿足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創作作品,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之聲等,塑造良好的中國形象,爲我國新時期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爲加強我國民族歌劇學習,更好地促進我國民族歌劇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任何藝術形式都來源於人民羣衆,來源於生活,我國民族歌劇的發展也是爲廣大民衆服務的。因此,在民族歌劇的學習和創作過程中,唯有在尊重並積極吸收人類文化精華的基礎上,積極打造出符合時代精神以及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歌劇藝術,才能真正有利於促進我國民族歌劇的創新與發展。爲此,民族歌劇的學習要堅持以人民需求爲導向,充分了解新時代背景下我國人民羣衆對於藝術的真實需要,懂得民族歌劇與中國現實的聯繫,認真處理好繼承與融合、創新的關係,通過民族歌劇,積極向人民羣衆傳遞優秀中華文化,不斷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綻放出新光芒。同時,要充分發揮人民羣衆對於藝術的創造力,堅持藝術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特別是在新時期歷史發展的背景下,民族歌劇要充分體現當下人民羣衆的心聲,既要堅持立足於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創作,也要結合人民羣衆對於民族歌劇的期盼和需求,做到文化和現實的兼顧。

爲加強我國民族歌劇學習,更好地促進我國民族歌劇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創作更多精品力作。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積澱,是我國幾千年的偉大實踐的充分展現。因此,在開展我國民族歌劇學習以及創作過程中,要堅定文化自信,並讓這種自信充分融入民族歌劇創作當中。比如通過對於民族歌劇的深入學習,在傳承的基礎上更好地結合我國新時代發展的需要,通過傳遞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積極對外呈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等,有利於我國積極參與對外世界文化的交往,廣泛開拓國際文化市場,助力我國優秀文化走向世界。同時,在我國民族歌劇學習和推廣過程中,需要在歌劇創作中不僅學會吸收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要積極借鑑西方經典歌劇創作方法和文化內涵,促進我國民族歌劇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求。

爲加強我國民族歌劇學習,更好地促進我國民族歌劇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要重視我國民族歌劇的市場需求和導向。一方面要從市場出發,堅持雅俗共賞,瞄準廣大人民羣衆的實際需求,使觀衆在觀看民族歌劇表演的過程中享受更多的藝術樂趣。同時,要結合市場實際,加大對民族歌劇事業的扶持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提高歌劇演員的待遇等,促進我國民族歌劇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爲了滿足新時期年輕人的審美特點和需求,民族歌劇要在表現手法上進行創新,將流行音樂等融入民族歌劇的創作中,這既豐富了民族歌劇舞臺的音樂性、人物性格等,也滿足了當代年輕人的審美要求,進一步拓展了民族歌劇的市場空間。

隨着我國民族歌劇的發展,我國民族歌劇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爲了進一步促進我國民族歌劇的傳承,需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立足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不斷汲取民族文化營養進行創作,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創作更多的民族歌劇精品,助力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不斷推進我國民族歌劇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倪爲絢,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