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證券:火箭總運力提升拐點已至 建議關注相關產業鏈進展

智通財經APP獲悉,民生證券發佈研報稱,低軌通信星座的部署將爲國內商業火箭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目前XW&G60所用火箭均爲長征系列,商業火箭的進度直接決定我國太空資源利用進度。2025年衛星互聯網產業測進展確定性強,板塊歷經深度調整後當前位置佈局機會明確。25年6月起天兵/藍箭/中科宇航等均開始驗證新型號大運載能力火箭以承接後續兩大巨星星座發射任務,該行認爲今年將會是商業火箭真正拐點。火箭,箭體、測運控、燃料供應商將迎來發展機遇。

民生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在政策的准入及推動下,運載火箭商業化趨勢顯著

一方面我國火箭“國家隊”積極推進旗下商業火箭公司成立,包括一院牽頭的長征火箭有限公司和八院牽頭的航天科技集團商業火箭公司;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民營火箭發射次數佔比提升,24年民營火箭公司執行12次發射任務,佔比達到17.65%。然而受運力和可靠性限制,目前我國大型星座仍採用長征系列火箭執行任務,其中長八改、長十二相繼首飛成功、海南商發雙工位相繼完成首秀,實現了低軌商業衛星星座發射需求下新工位、新火箭、新機制、新團隊的驗證閉環,爲後續發射頻率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行認爲25年是我國商業火箭真正拐點

首先我國火箭發射工位的數量及效率正在提升,我國兩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商發、東方航天港都已投入使用,尤其是近期機制跑通的海南商發1號、2號液體火箭發射工位共具備年32發發射能力,相比傳統發射場有較大提升。我國還有衆多在建、在規劃發射工位,將形成“沿海+內陸”的互補發射網絡。其次,25、26年是我國民營及國家隊新一代可回收火箭的首飛驗證大年,參考15~17年的SpaceX,回收複用驗證成功後,發射效率將迎來大幅提升。

未來對標星艦,我國重載火箭研發進程也在穩步進行

SpaceX星艦能夠實現數量級級別的降本。目前星艦試飛已經進行到第八次,其中“筷子夾火箭”的新一代回收方式已能夠穩定實現。目前星艦已經開始驗證V2版本飛船,並進行有效載荷部署測試,爲後續Starlink V3版本衛星的發射及包括登月在內的深空探索實驗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長征九號運載能力達到140噸,將超過SLS;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0噸,對支撐後續大型空間活動、載人登月及深空探索具有重要意義。長征九號將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飛。

風險提示:國際形勢變化風險;我國衛星發射進程不及預期,火箭研製進程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