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電價擬微調 影響1450萬戶
10月民生電價擬微幅調漲。(本報資料照片)
10月電價擬調漲方向
電價費率審議會今(19)日召開,決定10月調整電價。在臺電未拿到千億補助等考量,預料將通過臺電民生電價調漲案,包含住宅與小商家共1450萬戶全調,平均漲幅2%到3%左右。至於產業電價則凍漲,但會檢討部分產業是否繼續享用減半優惠。在野立委表示,臺電不是說今年因油價下跌,可能會有盈餘?呼籲凍漲。
近期國際原油、天然氣、煤等燃料價走跌,匯率升值亦減輕採購壓力,臺電預估今年營收可轉虧爲盈。但前3年累計虧損高達4179億元,得靠舉債去做供電投資與電網改善,負擔太重,因此這次仍積極爭取調電價。
由於產業用電單價4.27元,工商業已叫苦連天,因此臺電鎖定民生用電,尤其是住宅用電第一、二段,目前僅1.68、2.45元,離發電成本太遠,需要拉高。內部提出民生電價調漲6%方案,納入住宅六段級距,小商家五段級距,各段調幅接近。影響涵蓋1350萬戶民生、100萬小商家。
不過,臺電方案預料不會被電價費率會委員全盤接受,內部已做好「被殺價」準備,會有「折衷版」方案。民生電價調漲幅度預估落在2%到3%。如此仍可爲臺電財務一些挹注,約60億到70億元電費收入。
如果最後「微調」,非高用電的700度以下住戶,每月估多出百元以下,小商家成本雖提升,但官方認爲不多,不至於轉嫁在商品收費上。
原本傳出在物價、關稅等壓力下,經濟部將祭出凍漲策略,如今方向轉變,據瞭解,主要是考量政院多次編列千億預算補貼未獲立院同意,須適度挹注臺電財源,其次民生電價基本段偏離成本過多,像每度售價僅2.77元,遠低於整體售價3.8元,費率結構必須朝「合理化」來修正。
經濟部認爲,考量物價、關稅,不支持全額反映,如是小額調漲,修正不合理電價結構,還可適度幫助臺電財務,就可接受。至於是否取消艱困產業優惠電價,會交由電價費率會全盤考量,但不會只看廠商上半年業績好就取消,而會評估長期衝擊。
藍委賴士葆質疑,電價上漲後,1年纔多賺60億元,真的有差這些錢嗎?他認爲,大衆的認知是先漲產業用電,而非弱勢的民生、商家用電,臺電卻違反常理,讓百姓日子苦哈哈,且會造成通膨,萬物齊漲,呼籲執政黨儘快調整能源政策。
民衆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表示,「不是說好不調嗎?」因此應該要凍漲,畢竟全世界都因發電成本下降而調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