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元老洪奇昌再次赴京交流 低調婉拒受訪:知道我來就好
▲ 2025年京臺科技論壇。(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第二十八屆京臺科技論壇近今(19日)在北京舉行,來自臺灣的企業家、工商團體代表齊聚參與。除了兩岸企業家峰會相關人士、電電公會與多位商界代表外,民進黨元老洪奇昌再次赴陸交流,十分低調的說,「知道我來就好。」
本屆京臺科技論壇在北京舉行,大陸方面出席嘉賓有國臺辦副主任潘賢掌、北京常務副市長夏林茂,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等人;臺灣方面有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劉兆玄、秘書長尹啓銘、兩岸企業家峰會能源及環保節能產業合作推進小組臺灣方面召集人杜紫軍,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各省臺商會長、北京重要臺商代表等人出席,約400多人蔘加。
▲ 2025年京臺科技論壇。(圖/記者任以芳攝)
據瞭解,這次臺灣來嘉賓除了兩岸企業家峰會相關代表、電電公會、還有其他商業人士,媒體在會場前三排沙發區座位見到民進黨創黨大老之一洪奇昌的座位名牌,
大會開始前他見到媒體相當低調,婉拒受訪說「知道我來就好。」被追問及此行還預計與陸方有什麼交流接觸?洪奇昌表示自己將參加生技、健康領域的分論壇,希望能有不一樣交流。
回顧去年,洪奇昌也有出席第二十七屆京臺科技論壇。今年六月,大陸官媒《新華社》報導洪奇昌於6月10日至十12日以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身分,率臺灣生技產業界人士赴京參訪交流。
資料顯示,洪奇昌,1950年出生於臺灣屏東,是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創黨大老之一,長期活躍於臺灣政壇,並以其兩岸事務專業與務實立場受到關注。曾出任「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董事長,致力於推動兩岸交流與協商,主張以對話替代對抗,爲兩岸關係尋求穩健的發展路徑。他的務實態度,被視爲民進黨內少數強調交流合作的聲音。現在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福華電子董事長,多次來大陸交流。
▲ 北京常務副市長夏林茂。(圖/記者任以芳攝)
今天大會重要發言,夏林茂首先致詞指出,北京正加快建設全國首家「兩岸科技創新中心」,打造面向兩岸科技企業的綜合服務平臺,已吸引各類機構89家、接洽臺資項目40餘個,並建立專屬孵化空間,已有15家臺資科技企業入駐。
夏林茂表示,北京市近年持續優化政府服務,已成爲臺企投資的重要目的地,2024年在京登記註冊的臺資企業累計超過4100家,兩地貿易額約390億元。
夏茂林介紹,北京市正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全社會研發投入連續6年佔GDP比重超過6%,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人工智慧大模型備案數達158個,高倍科學家人次431,連續兩年居全球創新城市首位。北京已形成三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羣,並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百強科技集羣」排名中名列前列。
夏林茂強調,金臺科技論壇自創辦以來已舉辦27屆,是兩岸攜手合作的重要見證。北京將持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建立「臺資科技企業快速落地通道」與「一站式服務窗口」,並設立「我爲臺胞辦實事」平臺,積極解決臺胞住房、社保、醫療與教育等實際問題。同時,北京還將推動設立「兩岸青年科學家交流基金」,試點科技人才職業水平證,鼓勵更多臺胞來京創新創業,共同開創兩岸科技融合新局面。
▲ 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劉兆玄(圖/記者任以芳攝)
劉兆玄指出,國際經濟與地緣政治局勢急遽變動,對國際貿易與投資活動造成嚴重干擾,全球產業鏈因此被迫加速重整。臺商在大陸經營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困境。
劉兆玄現場引用數據指出,根據統計,2010年臺灣對大陸的投資金額,佔臺灣對外投資總額高達83.4%,然而到了2024年卻下滑至僅剩8.13%,跌幅驚人。貿易出口方面,2024年臺灣對大陸出口額爲1506億美元,佔整體出口比重31.7%,相較2020年最高點43.9%,同樣出現大幅下降。這一連串下滑趨勢,反映出國際供應鏈快速轉移、兩岸產業重新分工,以及臺商佈局策略調整等多重因素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值得高度警惕。
他也提醒,大陸方面,面對美國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正積極推動高端化、多元化與自主創新的產品,並努力擴大內需。相較之下,臺灣產業長期依賴國際貿易,如今在全球供應鏈重整的浪潮下陷入困境,更需思考如何「化險爲夷」,尋找未來生存與發展的道路。不變的是,兩岸產業依舊具有高度互補性,且過去累積了豐富合作經驗。在內外環境壓力之下,更顯得有必要攜手合作、共度難關。
劉兆玄建議,當前人工智慧、智能裝備製造、5G通訊、新能源汽車與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突破,大陸在科研、應用與產業鏈結構方面已取得長足進展。另一方面,臺灣在數據中心、先進製造、智能裝備、數位網路、人工智慧、聲光產業以及綠色低碳領域同樣具備基礎與優勢,在全球產業鏈中仍保有競爭力。
他說,若兩岸產業鏈能夠積極推動「系統性創新」與「系統性對接」,不僅有助於臺灣企業優化自身佈局、融入更大格局,也能攜手大陸共建新型兩岸產業鏈,提升在國際產業競爭中的地位,實現共創佳績、共享成果的目標。
▲ 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圖/記者任以芳攝)
郭金龍發表三點談話。第一,把握大勢、共擔大義。他指出,兩岸同胞應站在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與長遠發展角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推動創新合作,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共擔重任、共享榮耀」。
第二,紮根大陸、深化融合。 他表示,在外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大陸以高品質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展現出廣闊市場與制度優勢,仍是臺商最理想、安全、有爲的投資目的地。
第三,聚焦新質生產力、共創新賽道。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兩岸產業優勢互補,合作空間巨大,應進一步加強在科技、產業與市場領域的合作。
郭金龍表示,兩岸企業家峰會將繼續與北京市保持密切合作,並在論壇期間共同舉辦金融、大健康、智慧網聯汽車等專題活動,支持臺商紮根大陸、開拓國際市場。
自1998年創辦以來,京臺科技論壇已成爲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平臺,本屆論壇聚焦「新質生產力」與「融合新發展」,有望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