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教育改革! 2008年「假考部隊」寫生死簿消滅爛系

「萬人考大學」假考部隊成員昨天以蝙蝠俠造型、持考試簡章到大考中心前拍攝宣傳片,呼籲更多人站出來參與行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8/03/09 陳立凱攝影)

近年來,少子化現象對教育界造成了巨大影響,許多學校和科系因招生困難而被迫關閉。過去要考上大學確實是「擠進窄門」,然而1994年提出「廣設高中大學」主張,短時間內私立專科大幅升格,但當時錯估人口變化,導致現今大專校院過多。

【推薦閱讀】 臺灣國民義務教育的演進:從六年到九年制以及體育測驗的試辦 升學主義從沒離開過!從聯考到分科測驗 回顧臺灣考大學制度演變

2007年,教育界最震撼的事莫過於「18分上大學」。2008年,因爲部分人不滿教育部淘汰爛大學的速度太慢,於是由社會人士及大學生組成的「萬人考大學」行動小組,參加七月份的指考,計劃集中選填辦學品質最差的幾個系所,分發錄取後無人入學。

活動宗旨爲不希望再有弱勢學生被「騙」去念那些不負責任的爛系所,甚至早在前一年年底,行動小組便設立了「萬人考大學」網站,爲活動進行宣傳。

事隔多年,如今「不適者淘汰」也未真正實現,現行的大學教育體系仍面臨嚴峻挑戰,需要進一步改革以確保教育質量和資源的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