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醫院響應營養師節 推廣「我的餐盤」助民衆均衡飲食

營養師教民衆善用「我的餐盤」口訣及拳頭、掌心,即可暸解每餐六大類食物要吃的量(圖片來源林於茹營養師制/呂麗甄苗栗傳真)

響應2月22日營養師節,衛福部苗栗醫院於門診大廳舉辦「我的餐盤」健康快閃活動,透過具體化的均衡飲食概念,幫助民衆養成健康飲食習慣,落實營養均衡原則。

部苗響應222營養師節辦理快閃活動,由營養師以「我的餐盤」幫助民衆更容易瞭解「均衡飲食」的執行方法。(衛福部苗栗醫院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於茹指出,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歲以上族羣中,每2人即有1人體位過重或肥胖,每2人即有1人血壓過高,且每3人即有1人血糖過高。此外,血脂異常比例及代謝症候羣盛行率亦呈上升趨勢,顯示國人飲食結構仍待改善。

林於茹進一步說明,高油、高鈉及高糖飲食已成爲現代人健康隱憂。過量攝取飽和脂肪易提高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高鈉飲食則與高血壓密切相關,進而提高心血管負擔;高糖攝取則會導致血糖波動、代謝異常及代謝症候羣風險升高。此外,僅約2成國人符合每日5份蔬果(蔬菜應多於水果)的建議攝取量,顯示近8成國人面臨低纖飲食危機。

爲改善國人飲食狀況,國健署推動「我的餐盤」,以相對比例呈現6大類食物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使3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質10-20%、脂質20-30%)更接近建議標準,降低高油、高糖、高鈉飲食的影響,同時提升膳食纖維攝取,有助於保護心血管、胰臟及肝臟健康,降低代謝症候羣風險。

營養師於快閃活動中,以1:1紙卡讓民衆放在手上比一比,感受健康餐盤的食物分量大小。(衛福部苗栗醫院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林於茹建議,民衆可利用「我的餐盤」6句口訣與簡易量測方式掌握每日營養攝取原則,每天早晚1杯奶(240毫升)、每餐水果拳頭大(約小碗8分滿)、菜比水果多(顏色多元,至少3分之1爲深色蔬菜)、飯與蔬菜等量(至少3分之1爲未精製全谷雜糧,如糙米、紫米、藜麥)、豆魚蛋肉1掌心(優先選擇低脂食物,依序爲豆類、海鮮、蛋類、肉類)、堅果種子1茶匙(約相當於拇指第1指節,如開心果5顆、腰果2顆)。

林於茹強調,「我的餐盤」不受餐盤形式與大小限制,熟記6大原則,即可隨時應用於日常飲食,幫助民衆養成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