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沒了 臺寄美小包裹 需多付5000元

美國全面取消小額包裹豁免關稅,經快遞與物流業者輸入美國的小額包裹,將全面依貨品實際價值徵收關稅。(路透)

繼5月初取消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小額包裹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之後,美國自8月29日起全面終止此一制度。800美元(新臺幣約24688元)以下的小額包裹,過去無須清關即可輸入美國,但今後將依貨品來源地及包裹實際價值,適用不同稅率。臺灣寄美國恐需多付近5千元臺幣。

據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26日公佈的指南,經由快遞與物流業者(例如FedEx、UPS、DHL)輸入美國的小額包裹,將全面依貨品實際價值徵收「從價關稅」(Ad Valorem Duty)。透過郵務系統寄送小額包裹,則有6個月過渡期,期間仍可選擇繳納「均一費率」(flat fee)。

均一費率依貨品來源地的「對等關稅」而定:中國大陸、加拿大等國的對等關稅超過25%,每件收取200美元(新臺幣約6172元);若對等關稅爲16%至25%之間,例如臺灣、印尼和越南,收取160美元(新臺幣約4938元);英國、歐盟等對等關稅低於16%的國家,收取80美元(新臺幣約2469元)。

不過,在6個月過渡期之後,自2026年2月28日起,郵務系統的小額包裹寄送也將如同快遞物流業者一樣,一律須以貨品實際價值計費。美國官員強調,這是一項「永久性改變」,即便是與美國關係密切的貿易伙伴,也不可能恢復豁免。

小額豁免取消,讓全球的小商店業者和美國網購消費者大受衝擊。澳洲、日本、韓國、印度、臺灣、泰國及部分歐盟國家的郵務系統,已紛紛宣佈暫停受理寄往美國的商品類郵件。跨境電商平臺和拍賣網站也陸續發佈公告,向買家和賣家告知出貨費用和時程都會受到影響。

「小額包裹豁免」規定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2015年調高上限爲800美元。然而,隨着大陸跨境電商如Shein、Temu迅速發展,原本爲了方便通關的小額豁免制度,面臨重大挑戰。川普政府批評這也助長了逃稅行爲,且有更多假冒商品和毒品循此管道流入美國。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形容,小額包裹豁免是法規上的「漏洞」,取消之後,將有助於阻止毒品流入美國,並替美國國庫增加每年10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