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籤一年半之後 大陸和馬來西亞旅遊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免籤一年半之後,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旅遊怎麼樣了?(示意圖:shutterstock)

據《財經雜誌》報導,「上海已經賣爆了,九寨溝也要加油!」暗暗的歡呼從耳邊傳來。9月,在馬來西亞最大旅遊展MATTA上,各大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忙着推銷前往中國大陸的旅遊產品,趁着休息,兩個工作人員悄悄交流了起來。從笑容和歡呼來看,銷售情況相當不錯。

展會正值公共假期,不少馬來西亞人拖家帶口地來逛展,一起決定接下來去哪裡旅遊。《財經》在開幕第一天的現場看到,每一家旅行社的諮詢桌前都坐滿了人,幾乎找不到落座的地方;因爲客流負荷過大,場館裡的手機網路信號都暫告中斷,不少參觀者抱怨着手機連不上網了,只能專注於現場交流。

「免籤嘛,現在(馬來西亞人)都去中國旅遊。上海團很成熟也很便宜,去的人多。重慶被社交媒體上網紅帶火了,魔幻都市,去的人也很多。」前述工作人員告訴《財經》。

不論展館內還是展館外,當前馬來西亞最火熱的無疑是中國旅遊——從雲南、新疆的自然風光,到上海、北京的都市風情,不同路線各有特色。以最受歡迎的6天5晚上海跟團游來說,價格從2188馬來西亞林吉特(約合人民幣3718元)起,涵蓋迪士尼樂園、烏鎮等吃住玩行程。

直飛與否,是影響消費者出行的重要因素,旅行社把能直飛的中國城市都進行了標紅重點推薦,明顯更受歡迎。中馬之間航班密切,不論是首都吉隆坡,還是東馬、北馬的目的地,都能以六個小時左右的航班和中國各個大中城市快速相連。

「吉隆坡到成都的新航線剛剛宣佈,預計明年1月首航,現在就已經賣出去2萬個座位。」馬來西亞航空集團(MAG)航空事業部首席商務官德森·亞歷桑迪蘭(Dersenish Aresandiran)告訴《財經》,中馬航線市場正在快速發展,馬航將中國視爲重點市場,直航航點越來越多,航班頻率也越來越密。

自從2023年底中馬免籤以來,兩國旅遊和商務人員往來明顯增加。具體有多少馬來西亞人前往中國旅遊,尚未有國家級的全面統計,預計可達數百萬,《財經》梳理各地數據發現,僅在新疆一地,去年就接待了超過111萬名馬來西亞遊客;在重慶,去年馬來西亞遊客的數量也增長了十倍之多。

中國人對於這個語言和文化相通的東南亞國家的興趣也在不斷上漲。馬來西亞官方統計顯示,2024年馬來西亞共接待了370萬名中國遊客,比2023年增加超過一倍;2025年1月-5月,馬來西亞接待外國遊客共計1694萬餘人次,其中中國遊客人數增幅最大,達到181萬人次。

免籤一年半之後,中國和馬來西亞旅遊雙向高速發展,成爲觀察免籤政策的一個樣本。

在旅遊這件事上,馬來西亞人的習慣仍很傳統,相比在網上下單,他們更喜歡參加線下實體展會,在多家供應商之間直接比價,繼而制定接下來半年乃至一年的旅遊計劃,用一些中方從業者的話來說,「相當於10年前的中國」。

MATTA每年在4月和9月在吉隆坡舉辦兩次,作爲馬來西亞最大的旅遊展會,深受本地人歡迎。在現場,工作人員正在給顧客認真講解上海各個團的區別:有的是迪士尼,適合年輕人;有的去烏鎮等經典目的地,適合長者。

兩位工作人員正在私下交流心得:上海的團已經不愁賣,九寨溝是新推的線路,可以搭在成都或者重慶的團裡去賣,講講熊貓、講講重慶的魔幻,大家都很感興趣。

「疫情之前大家都想去英國美國,疫情後更想去中國,好像不去中國就趕不上潮流了。」馬來西亞商界人士陳文告訴《財經》,年長的人士跟團,年輕人更願意自由行,她本人最近一年因爲出差、旅遊就去過中國好幾次。

《財經》瞭解到,馬來西亞遊客赴華旅遊的首選,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是廣東、福建、海南等祖籍所在地;此後,新疆、重慶等地就成爲期待值最高的旅遊目的地,由於航班方便、簽證便利,赴華旅行越來越深入、小衆。

在MATTA展會上,馬來西亞航空亦宣佈新開通吉隆坡到成都的航線,並且佈置了竹子和熊貓的數字裝置,吸引遊客排隊拍照。在原有的北京、上海、廣州、廈門、香港和臺北這六大航點的基礎上,馬航將中國航點擴大到七個。

「中國出境遊復甦趨勢明顯,尤其是前往馬來西亞的旅客數量正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同時馬來西亞以及印尼遊客赴華旅遊的需求也在上升,形成雙向客流增長。」德森·亞歷桑迪蘭說,得益於中馬便捷的簽證政策和良好的雙邊關係,馬航正在加大在華商業佈局。

根據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2025年上半年,免簽入境外國人1364萬人次,同比增長53.9%;佔入境外國人的71.2%,上半年入境外國人爲1915萬人次,全年的入境外國人次有望超過2019年的3188萬人次。免籤政策已經對於入境遊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在馬來西亞3500萬總人口中,華人就有約700萬,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羣,佔比超20%。

龐大的馬來西亞華人羣體,是赴華旅遊的直接支柱——他們既有到廣東、福建、海南等地返鄉祭祖的願望,也想去上海、北京看看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成就。

一對已退休的吉隆坡華人夫婦告訴《財經》,預計在10月跟團前往華東旅行,在九天的時間裡去上海、杭州、黃山等景點遊玩,一人花費約1萬馬來西亞林吉特(約合人民幣1.7萬元),價格並不算便宜,但想到能看到中國的大好河山,他們感到非常期待。

這已是這對夫婦兩年內的第二次中國之旅了,上一次是在2024年的夏天,他們第一次踏足中國,在廣東,回到父輩百年前下南洋時的村莊,和族譜上的親人們見面,親切非常,同時也嚐到了衆多中國美食,他們當場就決定,以後要每年都到中國旅行一次。

馬來西亞與中國語言文化相通,許多馬來西亞年輕人也熟悉中國的微信、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重慶、新疆等目的地通過網路火了起來。

比如重慶,洪崖洞的夜景適合打卡拍照,李子壩輕軌站能看到輕軌穿樓而過,麻辣火鍋和冰粉好吃又好看,多個馬來西亞旅遊博主帶火了這座「9D魔幻都市」。

《重慶日報》報導,2024年3月以來,東協國家來渝遊客量同比增長約3倍,其中新加坡遊客同比增長超6倍,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遊客同比增長高達10倍以上。

新疆則擁有東南亞國家罕見的沙漠、草原、高山景觀,夏天看景,冬天滑雪,同樣吸引了衆多馬來西亞遊客。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的統計,2024年1月-10月,新疆接待入境遊客419.60萬人次,其中接待馬來西亞遊客111萬人次,同比增長192.86%。

對於年輕人來說,潮玩文創、文娛賽事,則是中國更吸引人的地方。

在吉隆坡繁華地帶的泡泡瑪特門店,店內人潮涌動,部分熱門品類已斷貨多日。店內一名女性顧客告訴《財經》,她很羨慕自己剛剛從中國旅遊回來的朋友,在中國買了一堆這裡買不着的玩偶,她也正在計劃自己的第一次中國之旅,很可能去上海。

馬來西亞赴華旅遊的熱度高漲,免籤之後,中國人到馬來西亞的熱情同樣。

「從十幾年前就聽說新馬泰旅遊,現在免籤這麼方便,當然說走就走。」河南省洛陽市的王麗在9月前往馬來西亞遊玩。她最大的感受是,當地華人多,路上都是中文標牌,無論打車還是購買,基本都能直接中文溝通,飲食也吃得習慣,「一切都很絲滑」。

王麗對馬來西亞的榴蓮尤其印象深刻。這種氣味濃烈的熱帶水果原產自東南亞,在中國多是進口冷凍,且價格不菲,而在馬來西亞,榴蓮又新鮮又便宜,在中國買一塊的價格在這裡能買一整個,讓榴蓮愛好者們大快朵頤。

長期以來,馬來西亞都是中國遊客最喜愛的出境遊目的地之一。作爲一個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國家,遊客在這裡不僅能體驗到馬來文化、華人文化,還能體驗到印度文化、菲律賓文化,相當於去了多個國家。

2023年底免籤以來,2024年前往馬來西亞的中國遊客數量大幅增長,全年共有372.6萬人次,較此前一年增長超過一倍。

進入2025年,中國前往馬來西亞的遊客數量還在快速增長。據馬來西亞官方統計,1月-5月接待外國遊客共計1694萬餘人次,其中中國遊客人數增幅最大,達到181萬人次。2025年預計來自中國的遊客將增至500萬,爭取2026年達到700萬人次。

2026年是馬來西亞旅遊年,馬來西亞政府的目標是吸引4700萬人次外國遊客到訪——中國遊客自然是主力目標。

《財經》在上海外灘等地標看到,馬來西亞旅遊局在此投放了大屏廣告,宣傳明年赴馬旅遊,儘管不可能產生實時轉化效果,但也已在現場衆多遊客心中種下種子。

醫療旅遊、運動旅遊、教育旅遊等非傳統觀光的體驗,也開始成爲中國遊客前往馬來西亞的理由。

今年7月,上海的張雲女士趁着休假,在馬來西亞北部城市檳城住了兩週,她沒有探訪太多知名景點,而是集中時間學網球、上普拉提課。在上海,一節網球教練課的價格大約是400元,夠在檳城上2節,還是全英語教學;普拉提課也同理,上海平均200元一節,在檳城只要100元,後者的性價比極高。

醫療同理,在中國的大城市,高端體檢、醫美項目和口腔治療的價格不菲,而在物價低廉的馬來西亞,價格就便宜得多。

馬來西亞當局統計,2024年該國迎來了160萬名醫療旅客,帶來27億2000萬林吉特(約合人民幣46.2億元)的收入,比前一年增長了21%,到2030年的目標是,實現每年150億林吉特(約合人民幣255億元)的醫療旅遊收入。

旅遊人羣以外,經貿往來牽動的商旅人士,更是支撐中馬往來的壓艙石。

近年來,馬來西亞經濟增長表現良好,具有穩定的政治環境、較高的人口素質、便利的營商環境,加之中馬政治關係密切,使馬來西亞成爲衆多海外投資者首選的東南亞投資國之一。

德森·亞歷桑迪蘭介紹,今年以來馬航在中馬航線上的整體客座率超過80%,尤其商務艙的客座率已超過85%,顯示出龐大的商旅客戶出行需求,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到馬來西亞考察投資。

《財經》在馬來西亞街頭看到,MIXUE(蜜雪冰城)、CHAGEE(霸王茶姬)等中國奶茶品牌已開出多家門店,MINISO(名創優品)、KKV雜貨店也已入駐吉隆坡最繁華的武吉免登商圈的醒目位置。

當前中國企業的業務遍佈馬來西亞全國,在建項目主要集中在鐵路、橋樑、水電站、房地產等領域,高速公路、地鐵、輕軌、電信等領域也正在取得新進展。

華爲公司將亞太總部設在了吉隆坡,其進入馬來西亞近25年,一共擁有4000多名員工,包括馬來西亞子公司、亞太地區總部以及馬來西亞全球培訓中心等組織。

2025年以來,多家中國企業已宣佈在馬來西亞的大額投資計劃。6月,電池製造商億緯鋰能發佈公告,旗下全資孫公司擬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新型儲能電池項目,投資金額不超過86.54億元人民幣;8月,比亞迪宣佈在馬來西亞建廠,2026年下半年投產,佔地面積約60萬平方米,具體投資金額和產能規劃未披露。

從數字也能看出,兩國經貿往來愈發密切。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中國連續16年成爲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且連續多年是馬來西亞主要投資來源國。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2024年,中馬雙邊貿易額達2120.4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創下歷史新高。

馬來西亞是東盟的重要成員國,據統計,2025年前七個月,東盟爲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爲4.29萬億元,增長9.4%。中國已連續16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東盟連續五年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免籤一年半以來,便利的政策、密集的航班,讓中國和馬來西亞的連結越來越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