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巖精神

萬古忠魂映山河,千秋赤膽鑄豐碑。4月3日,重慶市社會各界在歌樂山烈士陵園舉行“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集中祭掃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巖精神。

當天上午10時,在烈士墓前廣場上,黃白菊花組成的“祭”字莊嚴肅穆,8個由紅白花朵組成的花籃整齊排列,簇擁着“一一·二七死難烈士之墓”墓碑,滿含無盡哀思。

來自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文化旅遊委、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共青團重慶市委等部門的代表,以及烈士親屬代表、社會各界羣衆代表、紅巖班隊及紅巖志願者代表近千人,手捧菊花,靜靜肅立在烈士墓前,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默哀畢,全體人員依次環繞瞻仰烈士墓,敬獻鮮花。

“76年前,歌樂山下的300多名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爲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兩大歷史任務,慷慨赴難、壯烈捐軀,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一段蕩氣迴腸的英雄史詩。今天,我們在這裡緬懷先烈、祭奠英雄,既是爲了知道‘從哪裡來’,更是爲了明確‘向哪裡去’。我們要繼承先烈遺志,以‘弘揚紅巖精神、傳播革命文化’爲己任,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建設好烈士長眠的這片土地,不斷推動紅巖文化事業邁上新臺階。”重慶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心黨委書記徐光煦宣讀祭詞。

“我哥哥從小就非常有愛國情懷,我要把他的事蹟宣傳好,傳承好紅巖精神。”在烈士照片牆前,陳倫華有說不完的話。陳倫華的哥哥名叫陳鼎華,於“11·27”大屠殺中犧牲在渣滓洞監獄。陳倫華稱,她目前是墊江縣“紅耀丹鄉”紅色故事講解員,正在籌備一個以哥哥生平事蹟爲主題的陳列展,希望把墊江豐富的紅色資源整合串聯起來,融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這是我來看爸爸的第50個清明節。”烈士李承林的三兒子李顯羣稱。李承林曾是江竹筠的聯絡員,犧牲時年僅28歲。“這麼多年來,父親的事蹟一直鼓舞着我,我一直繼承着父親和所有紅巖烈士的遺志,做一個正直的人。”李顯羣說。

據介紹,今年清明節期間,重慶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心將開展分散祭掃、雲端獻花、媒體直播及紅色宣講等系列活動。其中,在歌樂山革命紀念館、白公館、渣滓洞等景區,將組織烈士詩歌朗誦、紅巖故事講述、小白花手工製作等互動環節,增強紅色教育感染力;在紅巖革命紀念館、曾家巖50號周公館等景區,將舉行義務講解、情景演繹及烈士詩歌朗誦。(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韓毅 實習生 黃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