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癌篩參與度低 弘光科大研究發現提醒鼓勵很重要
政府提供5種癌症免費篩檢服務,但仍有不少民衆未積極參與。弘光科技大學健康事業管理系碩士生徐毓鍰進行研究,發現「行動誘因」是影響民衆篩檢意圖的關鍵心理因素。
弘光科大今天發佈新聞稿指出,徐毓鍰的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爲理論架構,回收600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行動誘因」、「自我效能」與「威脅感受性」是影響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肺癌這5癌篩檢意圖的三大關鍵構面;其中「行動誘因」對篩檢行爲的解釋力達69.6%,是最具影響力因素。
徐毓鍰分析,民衆願意接受癌症篩檢,往往源於一個簡單提醒,例如LINE推播、醫師建議或親友分享經驗等,許多人不是不願意篩檢,而是沒被提醒、沒被鼓勵,甚至不知道自己符合資格。
研究中也運用決策樹模型,進一步分析不同背景族羣篩檢行爲,發現具醫療背景、健康意識高與中高收入者篩檢參與率明顯高於其他族羣。
徐毓鍰指出,這顯示社會經濟地位與健康資訊的可得性,對民衆預防醫療行爲影響重大,建議針對低收入與年輕族羣,政府衛教政策應加強設計更具吸引力介入措施,例如透過社羣媒體推廣、校園健康教育、職場健康活動等方式,促進早期篩檢行動。
論文指導教授張炳華表示,徐毓鍰的研究不僅提出理論分析,更從實務角度指出介入策略與分衆重點,對醫療與衛生單位推動行爲改變策略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健康信念模式強調個人心理與行爲意圖的關聯,有助於補強政策推動時常忽略的心理因素。
張炳華說,若能進一步結合健保快易通APP、門診提醒系統與LINE通知等數位工具,提升篩檢資訊「個人化」、「即時性」與「可及性」,將可有效提升參與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