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的AI報志願工具能取代萬元“張雪峰”嗎?實測來了

出品 | 本站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 | 袁寧

編輯 | 丁廣勝

6月9日,全國多地結束了2025年高考。成績還沒出來,家長和考生們已經開始焦頭爛額地琢磨:志願填報到底怎麼辦?

畢竟,“張雪峰”們的直播還在繼續,志願規劃師的收費動輒上千,市場火熱到2024年就超過10億,2025年估計還得漲。

但你真的非得花錢找“張雪峰”,或者買個動輒500元的志願填報軟件嗎?實際上,市面上不少主流AI大模型,已經悄悄把志願填報功能做得挺全面,關鍵是——免費且方便用。

本站科技實測了夸克、百度,還有DeepSeek這幾個平臺,只說體驗和“怎麼用”,告訴你AI報志願到底靠不靠譜,值不值得試。

先說結論:AI不是萬能的,但能給“門外漢”劃重點。

咱們先澄清一點——AI不能完全替代專業的志願規劃師,畢竟志願填報牽涉未來人生走向,有太多變量,以及社會知識參與其中。

但對於多數沒接觸過這行的家長和考生來說,AI至少能幫你理清思路,告訴你“衝、穩、保”怎麼分配,哪些專業和院校更適合你。

實測前先說重點:怎麼用、怎麼提問

首先,在回答AI志願工具到底能不能用、值不值得信之前,你該知道怎麼用它、該問它什麼。

所以先送你一套“提示詞”,直接複製粘貼給各大高考志願大模型或你手邊常用的AI工具。

提問模版一:背景說明

“我是北京考生,物化政組合,550分,想留在省內學計算機專業,性格INFP,家庭希望穩定就業,有沒有推薦的學校和專業?”

→ AI的強項在於“信息整合”和“推薦排序”,但你要先告訴它你是誰、想幹嘛,它才懂你。

提問模版二:排名優先

“我全省排名25000,近三年這個排名能上什麼學校?我不想只看分數,怕誤判。”

→ 高考題難度年年變,排名比分數更準,很多志願老師都是這麼操作的。

提問模版三:簡章解析

“請幫我分析北京理工大學2024年在河北招生簡章,特別是對計算機專業的要求。”

→ 有些學校招生簡章長得像PDF刑法條文,不如交給AI一句話搞定。

提問模版四:專業分析

“我認爲人工智能未來特別有前景,我的數學成績比較好,我可以學什麼專業?這個專業都會有哪些課程?哪個學校這個專業的就業比較好?”

→ 結合自己的優勢、愛好、甚至可以精確到你想去的城市、想要就業的地點,綜合讓AI給出一些參考建議。

接下來我們來進行實測。

夸克深度搜索:一站式解決志願填報

首先,先說夸克。它是阿里旗下的旗艦級應用,手機端和PC端均可使用。

夸克最突出的是最新升級的三大核心功能,“高考深度搜索”、“志願報告”、“智能選志願”。

這些功能的實現都基於夸克國內首個自研高考志願大模型,和專業的高考知識庫。

據介紹,該知識庫覆蓋全國2900多所高校、近1600個本科專業,所有數據均來自可信渠道,並通過多輪交叉驗證與人工抽檢。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志願報告”這個功能。據介紹,這是國內唯一可以生成完整報告的智能Agent,你也可以把ta理解成一個全自動的複雜志願報告的生成器。

只需要你填寫12個信息點,你就可以在5-10分鐘內(區別於當前的對話式AI,這個結果更全面詳細,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得到涵蓋考生分析、推薦院校、風險提示等完整信息的志願報告。

這些信息點涵蓋院校偏好、專業興趣、升學與職業規劃等。基本已經把你在填報志願時可能需要考慮的因素都包括了,應該也是和一些考研規劃師一起用心設計了。

比如“北京、物化政、550分、喜歡打遊戲,想要待在北京”,它會幫你算出一個預估排名,然後根據你的細化需求推薦一批衝刺、穩妥和保底院校。

然後給到的志願報告,特別詳細!特別詳細!並且可作爲PDF下載打印(有心了),包括志願填報策略設計、志願表明細、志願表解讀,以及衝刺層、穩妥層、保底層三個梯度的志願填報,最後還給到一個風險提示。

此外,還能通過選擇“院校優先”和“專業優先”智能選志願,查大學、查專業等等。

總體來說,夸克的優勢在於“深度搜索”這個智能組合工具,就像有個經驗豐富的規劃師在旁邊指導,不用自己瞎蒙,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

而之前聲稱不直播的“張雪峰”,也在夸克裡有課程,可以免費看看。

One more thing,在使用過程中你甚至可以問他“這個學校的宿舍怎麼樣?”,而ta也真是不藏着,連宿舍條件相對簡樸都說了。

百度高考AI:最大程度補齊信息差

百度的志願填報AI,分佈在PC端和App端,在百度APP搜索“高考”即可使用。支持直接查看多個大模型的結果,無需在多個App中反覆切換。

百度填報志願的邏輯也是先輸入地區、選科以及分數,然後根據“院校優先”和“專業優先”進行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AI聊志願”這個功能。比如,你可以問“北京理工大學去年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住宿條件怎麼樣”。

我甚至問了ta“北京理工大學的貼吧活躍嗎”這種問題,作爲百度的AI,回答這個問題可謂輕鬆拿捏,給到的答案也是足夠詳細。

還有個亮點,依託百度日均十億次的搜索數據,在百度App搜索「高考大數據」或高校名稱、專業等關鍵詞,不僅可以深入瞭解各大院校、專業的概況,還能瞭解薪資水平、男女比例、畢業去向等信息。

但其實,不管是剛剛提到的例如這個學校貼吧的活躍度,還是這個學校專業的就業去向,看似瑣碎,但其實這些答案組合起來不就是所謂的“信息差”嘛。

也是報考志願中,除了學校排名、專業實力之外能決定未來校園生活的關鍵組成。

DeepSeek:AI能力在線,但存在幻覺問題

當我們把問題交給DeepSeek,首先這就存在一個你是否會寫提示詞的問題。

當給到信息足夠豐富的提示詞之後,DeepSeek給到的回覆也是從重點院校、衝刺院校、保底院校幾個梯度來進行的。

但作爲通用大模型,DeepSeek給出內容的詳細程度較前兩者相對簡單。

此外,DeepSeek模型雖然本身綜合能力很強,但在高考志願這種強約束、高風險的場景,數據訓練不到位也容易出現錯誤,也需要我們在使用時要記得反覆覈對。

最後,幾點建議

1、不要只信AI,也不要不信AI。可以先用AI“打輔助”理清思路。比如先跑個“衝、穩、保”分數線,看看大致能報什麼層級的院校,避免自己憑感覺填錯。但也別被AI推薦迷惑,尤其是保底院校和衝刺院校要穩妥判斷。

2、多平臺對比,找AI要方法,而不是答案。真正的志願填報,是家庭、興趣、現實共同決定的。

3、看懂數據背後的含義。就業率、考研率、歷年錄取分數線,比單純看文字說明更靠譜。

4、推薦組合拳:AI+老學長+家裡人一起上。多方參考,綜合考慮。

AI報志願,是科技普惠的縮影

每年填志願,都是一場信息戰爭。

拼的不只是分數,更是認知、資源,還有信息差。

懂的,三千塊報一個“志願填報規劃師”;不懂的,甚至不知道平行志願是什麼意思。

從ChatGPT橫空出世開始,我們就聽很多人說“AI會帶來技術普惠”。但說實話,一直覺得離我們挺遠的。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這種“用得上、看得懂、幫得了忙”的AI。

前幾天刷到一個視頻,一個農村男孩考完試,家長在外務工,爺爺奶奶說只能靠孩子自己決定去報什麼學校、什麼專業。那一幕看得我特別難受。你說他不努力嗎?可他只是少了一個能指點迷津的人。

所以,當我們看到夸克、百度這些平臺,真的用AI把志願填報這件事拆成“能用語言問”“能根據高考數據庫給方案”“還能一步步生成志願表”的時候,真的覺得這就是技術普惠最樸素、最動人的模樣。

讓那個在沒人幫他選專業的孩子,也能打開手機、打出一句話:“廣西考生,高考615,學化學生物地理,學費最多8000,怎麼報志願?”

你打算試試哪個AI平臺幫你填志願?還是覺得傳統規劃師更靠譜?歡迎留言聊聊~

如果你也在填志願,也可以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你身邊的弟弟妹妹、親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