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撤回一個停播”背後:高考志願填報產業爭議何時休

一場“停復播”風波,一次高考填報志願產業的“壓力測試”。

近日,在微博上有超過800萬粉絲的網紅名師張雪峰,在此前不久宣佈暫時停播之後僅僅數日,就官宣自己將在6月中下旬每晚進行報考直播連麥。

而這個時間段,正好是高考填報志願的高峰期。一般來說,各個省份會從6月下旬到7月上旬進行高考志願填報。

此時,高考志願填報產業的熱度會快速升溫。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了多家機構和個人填報志願服務者,發現各類不同的套餐“任君選擇”,從淘寶上數百元、僅提供信息諮詢的服務,到個人從業者3000元左右的一對一服務,到機構7000—8000元乃至20000元不等的套餐。

然而,這個產業的興起背後,也存在着諸多爭議:用信息不對稱制造焦慮、收費偏高、很多是“一錘子買賣”。

“按照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學生應該在高一、高二選科的時候,就有初步學校和專業的目標,但很多學生和家長只關注高考考多少分,而不去了解考生的專業和職業興趣,也不去了解大學和專業,很多學生和家長在高考後纔去補這一課。”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說。

熊丙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高考考完到填寫志願這個時間段,建議考生家庭根據考生的興趣、能力、預估考分等,去了解目標範圍內的學校和有關專業。“這些是可以從學校的官方網站和權威渠道去了解的,而不是去聽一些所謂網紅的‘道聽途說’。”

“讓我們這個行業火了”

據媒體報道,網紅名師張雪峰官宣自己6月15日—30日將在某平臺每晚19∶30連續進行15場報考直播連麥。

此時,正是高考志願填報產業最火熱的階段。根據教育部公佈的信息,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爲1335萬人,比去年減少了7萬人,但仍然處於高位。而這些人羣中,如果有3%的學子尋找高考志願填報的支持,以每個訂單平均3000元來計算,這個產業的市值也超過10億元,且主要是人力成本。

因此,這個產業儘管不算大,但很多教育機構都參與了競爭,使得高考填報志願服務頗爲魚龍混雜。

“我們只有一個套餐就是6800元,這個套餐是出成績前的價格,出了成績以後就是原價7800元。”當記者以高考家長的身份詢問時,一家位於重慶的中型升學機構的朱老師表示,“我們提供一對一的線下面對面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指導填報志願的都是具備從業五年以上經驗的老師。我們在志願填報環節會根據家長和孩子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方案,要你們滿意了我們纔會最終確定方案。”

另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大型教育機構的邱老師告訴記者,他們的志願填報有一個套餐是7000多元,還有2萬元的套餐。“2萬元的套餐,我們的服務會更細緻,但一般7000多元的套餐就可以了。和學生自己填報相比,我們有真實的數據支撐和個人情況分析,可以提供更專業更保險的選擇,以最低分數線進入到學生最滿意的學校和專業。”

根據張雪峰在今年3月發佈的2025屆志願填報服務的信息,其所在機構提供12999元的夢想卡與18999元的圓夢卡。

在高收費的背後,不止一位機構的高考志願填報老師承認,以張雪峰爲代表的“網紅名師”提升了這個行業的知名度。“張雪峰確實讓我們這個行業火了。”朱老師表示。

相對來說,小團隊作戰的個人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收費則更便宜一些。

一位獨立志願填報的楊老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位高考學生家長的諮詢、志願填報、答疑解惑服務,收費2999元。

“機構裡面老師有很多,可能跟你對接的不是一個老師,但是我是一直跟你對接的,有事可以隨時打電話,而且我不會去走量,不會對接很多個學生,我會針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直到你填報完成。”楊老師這樣解釋自己的優勢。

還有更便宜的。有些高考學子表示,他們主要靠自己填報志願,但想多得到一些信息,此時他們就會選擇淘寶上幾百元的套餐。

“我今年參加了高考,因爲自身不瞭解大學的各種相關信息和志願填報,所以把這種事交給靠譜的人來做。”一位剛剛參加完高考的考生告訴記者,她在淘寶上購買了高考志願填報的諮詢服務,只花費幾百元,“我覺得還可以諮詢一下高中老師的建議進行填報,幾百元的服務能夠爲我填補一些信息差就足夠了”。

爭議背後

儘管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已經形成了不同檔次的收費,側面反映行業的火爆,但伴隨着行業的爭議卻一直未減。張雪峰的“停復播”風波之後,也帶來了新的一波爭議。

比如,記者發現,對於張雪峰復播的相關新聞,有各種不同的評論。有人評論認爲,“所以停播只是噱頭,一切只爲生意。”還有人表示,“無論怎樣,還是想和張老師連麥。”甚至還有人認爲,“當學生家長高額買來的指導建議,並沒有達到學生家長的目標,退費嗎?賠償嗎?”

那麼,高考志願填報產業的爭議點究竟在哪裡?目前來看重點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所謂信息不對稱究竟是否存在;其次,售後情況各不相同,很多服務最終保障僅僅在於“至少有學上”。

“高考的信息,是可以從學校的官方網站和權威渠道獲取的,現在一些所謂網紅號稱自己掌握了內部信息,其實並沒有什麼內部信息,各個學校都公開了。”熊丙奇表示。

但也有家長表示,他們缺乏對龐大高考填報志願信息的梳理能力,所以覺得幾千元的填報志願服務“很值”。

一位孩子在2024年參加高考的家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按照孩子以往的成績,最差也能上個211大學,結果去年高考沒考好。

“家裡沒有能夠提供專業建議的人,所以我們就找關係找了一個做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的老師,費用是5000元,目標是能上個一本大學的好專業,最後感覺挺滿意,孩子錄取上了天津理工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是學校的王牌專業。”這位家長表示。

另外一個爭議點則在售後這一塊。多位機構老師並未回覆售後的情況,只是保證“一定有學上”“在你的分數上能夠選擇到的最滿意的專業”“不會浪費高考分數”。

但是,其實機構最基礎的保證僅僅是“一定有學上”。

“有的省份新高考要填報96個志願,我們是按照衝30個、穩30個、保30個的原則來填報。”朱老師表示,“在填報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根據孩子的興趣、職業規劃來提供幾個方案。我們百分百確定能夠讓孩子在志願填報完以後不會存在滑檔以及沒有學校讀的情況。”

獨立志願填報的楊老師則迴應了售後的問題。“我肯定會實打實地先告訴家長,考生這個分數處於什麼區間,如果過度追求名校,我就會先告知家長如果填報了這個志願的後果是滑檔,最後沒有學校上的結果,你們是否能夠承擔得了?”

楊老師表示,她會提供保底學校,如果孩子要復讀,第二年高考填報志願她也會提供諮詢服務。“第二年我只會收幾百元的信息費,還是會提供和第一年一樣的服務,但如果不按照我的建議來填,就需要家長和考生自己負責了。”

但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其實並不能替代學生和家長自身的判斷和選擇。

“每個學生的興趣不一樣,未來學業的發展規劃不一樣,所以不存在統一的標準。比如有人本科畢業想出國留學,有人本科畢業想就業,那麼在選擇學校、城市和專業的時候就需要不同的側重點。”熊丙奇表示,如果考生和家長自己都沒有長遠規劃,就很容易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出現問題。

其實,即使是目前熱門的專業,也很難保障幾年後,高考考生在大學畢業時仍然有較好的就業局面。因此,高考填報志願是一個複雜的多維度“考題”。

熊丙奇建議,從多個角度思考高考志願填報:首先,考生的興趣是什麼。不要在不瞭解考生興趣的情況下盲目選擇所謂的熱門專業,如果考生沒有興趣就很難學好這個專業,學不好就業就很難好。其次,瞭解社會真實的需求。很多學校都開設了一些熱門專業,招生規模很大,社會需求如果跟不上,就業局面也不會好。而且就算是同一類專業,不同學校開設課程的質量也不同。

“我覺得高考志願填報應該堅持興趣原則、能力原則、正確原則,此外還有長遠發展原則,綜合起來進行判斷。如果盲目輕信所謂內幕消息,可能會掉入‘熱門’陷阱之中。”熊丙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