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之產品」週期消滅!歐盟推新法續命舊手機 維修要有「年限保障」
歐盟近日針對手機及平板推出新法《能源標籤和生態設計法規》,並將於2025年6月20日生效。 路透
3C產品都會有個「謎之產品」週期,過了產品週期後每次系統更新開始「每下愈況」,不得不在還可以使用的時候「被迫換新」,不過近期歐盟推出新法,似乎將迎來全新轉機。
歐盟近日針對手機及平板推出新法《能源標籤和生態設計法規》,並將於2025年6月20日生效,簡單來說,所有在歐盟市場販售的手機與平板,都必須提供5年的系統及安全更新,產品停售後仍要維持零件供應至少7年,對用戶而言將可延長產品使用週期。
《能源標籤和生態設計法規》也像在手機和平板貼上如家電般的「能效標籤」,標籤上會列出電池續航力、充電循環次數、抗摔性、維修難易度、防塵防水的防護等級等資訊,等級從A到G,消費者可清晰試讀標籤資訊並有效使用。
歐盟近日針對手機及平板推出新法《能源標籤和生態設計法規》,並將於2025年6月20日生效,未來生機也將會有「能效標籤」,標籤上會列出電池續航力、充電循環次數、抗摔性、維修難易度、防塵防水的防護等級等資訊,等級從A到G。(照片翻攝自歐盟官方網站)
新法規也對各類「使用年限」訂出明確的標準,如電池需經800次充放電仍保持80%容量。生產商有意務在產品停售後,供應零件達7年,系統更新至少5年。新法規保障包含智慧型手機、功能型手機、家用無線電話和平板電腦等產品,近年相當盛行的摺疊手機則不在此列。
過去在歐盟法規的要求下,蘋果手機才從iPhone 15系列改用USB-C接口(Type-C接孔),這次的法規將讓手機市場帶來全新的影響,也許未來能出現更永續的購買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