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一父親帶兒女從深圳走回老家,歷時一個月,教會孩子堅持與獨立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周磊 通訊員 何靜凡 仇鼎

8月21日,汨羅市川山坪鎮高家坊村,吳廣帶着10歲女兒和8歲兒子在自己投資的海哥土雞養殖場“幹農活”。幾天前,他們剛完成一場爲期31天、距離800多公里的徒步“征程”。

回想起7月中旬從深圳出發的情景,吳廣說:“真沒想到兩個孩子能堅持下來,既欣慰又自豪。”

年輕時,吳廣前往深圳打拼,開過修理廠,搞過養殖業。如今,他在深圳經營一家駕校,工作繁忙,陪伴孩子時間有限。

兩年前,他就萌生了帶孩子們徒步走回汨羅老家的想法,由於孩子年紀尚小,加上自身工作原因,一直未能付諸實踐。

“主要是想鍛鍊他們。”吳廣說,兒子以前做事容易半途而廢,獨立性差,連出門買個東西都要姐姐陪着。他希望通過這次長途徒步,磨鍊孩子的意志,培養孩子獨立的品格。

7月11日,父子3人背上行囊出發。首日,他們徒步20多公里抵達東莞大嶺山,因公司急事次日返回深圳。7月17日晚,他們再次出發,繼續這趟特殊旅程。

吳廣每天根據手機地圖規劃路線,計算好抵達城鎮酒店的距離,中途選擇加油站、商超等地休整,保持日均23公里的行進速度,最多的一天走了36公里。有時直到晚上11時,他們仍打着手電筒在路上前行。

最初幾天很難熬,孩子幾度想要放棄。吳廣有自己的鼓勵方式:“感覺他們累了,我就說‘你們比爸爸厲害,我都走不動了’。”這種“示弱”讓孩子充滿成就感,越往後越勇敢。

“要學會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世界。”吳廣說。

除了體能鍛鍊外,他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他讓姐弟倆輪流擔任“財務總監”,嚴格控制每日開銷——廣東境內不超過450元,湖南境內不超過400元,超支部分從壓歲錢中扣除,結餘則歸個人所有。

起初兒子每天點4個菜、買大量零食,日均消費超600元,後來在姐姐影響下逐漸學會節儉,甚至主動討價還價。點菜結賬、酒店詢價等溝通事宜,也全由孩子獨立完成。

8月17日凌晨1時30分,父子3人抵達長沙南站。

面對“沒苦硬吃”的質疑,吳廣淡然一笑:“孩子的吃住都有保障,也會選擇涼快時趕路。最開始確實難,堅持下來就不覺得痛苦了,孩子們其實也很享受這趟旅行。”

姐弟倆拿着自己的電話手錶,一路記錄行走800多公里遇見的種種風景。“第一次親眼見到雙彩虹!”姐姐吳優興奮地告訴記者,跟着爸爸走訪了許多以前書裡看到的紅色景點,能親身體驗那段歲月,感覺特別不一樣。

“很感謝爸爸帶我們走完這趟旅程,覺得很驕傲,以後也會更加自信。”吳優說,明年暑假,她想跟爸爸和弟弟一起騎行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