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推“減持”計劃,寧波富豪羅立國家族怎麼了?
距離上次減持還不到半月,合盛硅業控股股東又一次發起了“減持”行動。
7月16日晚,合盛硅業(603260.SH)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合盛集團於7月16日與肖秀艮簽署了轉讓協議,擬將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每股43.9元的價格,向肖秀艮轉讓6000萬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08%,轉讓總價高達26.34億元。
這是合盛集團半月內第二次調整股權結構——7月3日合盛硅業曾公告,計劃將部分股份參與ETF換購:擬參與換購的股份不超過1182.2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
合盛集團由前寧波首富羅立國家族實際掌控,截至一季度末,合盛集團持有合盛硅業46.24%的股份。根據天眼查數據,羅立國與其一雙子女羅燁棟、羅燚合計持有合盛集團100%股權。
雷達財經查閱Wind數據發現,自2017年上市以來到2024年末,羅立國家族從未“減持”上市公司股票。甚至兩次給公司輸血。一次是在2021年6月,公司增發募資約25億元,羅燚、羅燁棟分別認購12.5億元。另一次是發生在2023年1月,公司再次募資約70億元,羅燚、羅燁棟分別認購35億元。
從“從不減持”到半月內兩次推出“減持”計劃,羅立國家族的變化背後究竟隱藏着哪些原因?
半個月內兩次推出“減持”計劃
雷達財經注意到,本次合盛集團減持動作十分迅速。
在7月16日的減持公告披露次日,合盛硅業再次公告稱,7月17日,合盛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受讓方肖秀艮各自簽署了《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
本次權益變動後,合盛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合盛硅業股份8.69億股,持股比例從 78.59% 降至 73.51%。肖秀艮將持有上市公司6000萬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份的5.08%,並將成爲公司第四大股東。
肖秀艮何許人也,在紅星新聞報道中,此前,肖秀艮還曾出現在其他A股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中,並將肖秀艮稱作“女牛散”。
而根據減持公告顯示,肖秀艮,性別女,地址爲上海市黃浦區,身份證號以421123開頭。百度AI資料顯示,身份證號421123開頭對應的是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
雷達財經發現,這是合盛集團進入7月份以來第二次調整股權結構。
早在7月3日,合盛硅業便公告過ETF換購計劃,被外界質疑是變相減持。
公告顯示,合盛集團擬在15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將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參與換購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份額。合盛集團擬參與換購的股份不超過1182.21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
對於換購原因,合盛硅業表示旨在“支持ETF市場發展,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
但也有評論認爲,用股權換購ETF的操作比大宗交易還隱蔽,最後的目的都是減持。
“控股股東較大規模減持,往往衝擊股價,帶來投資者的憂慮情緒。但是借ETF換購後,再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具有一定隱蔽性,退出方式也更爲緩和。”據財聯社報道,某業內人士向其表示。
羅立國家族錢緊?
公司官網顯示,合盛硅業是由合盛集團於2005年投資成立,是全球最完整硅基全產業鏈公司,是硅基新材料一體化綠色循環經濟模式的開創者,是綠色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的引領者。
2017年10月,合盛硅業IPO上市成功,募資13.66億元,投向年產1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等。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1年9月14日,合盛硅業股價攀升至歷史高峰259.80元/股(不復權),市值超過2790億元。當時,羅立國及其子女合計持有公司76.43%股份,羅氏家族僅持股合盛硅業的財富就超過2130億元,成爲寧波首富。
然而,隨着光伏行業週期變化,合盛硅業股價近年來已大幅回落。截至7月18日收盤,公司總市值僅剩576.7億元,較高點蒸發超過2000億元。
目前,光伏行業正處於行業公認的“景氣度”低點。此次協議轉讓股份的價格爲43.9元/股,與合盛硅業7月16日收盤價48.71元/股相比,折價近10%。
不在股價高峰時套現,羅立國家族偏偏在低點“折價轉讓”合盛硅業股票爲哪般?
公告中解釋,合盛集團此次擬協議轉讓部分合盛硅業股份,主要是自身資金需求和上市公司發展需要。
有分析認爲,合盛集團目前手頭並不寬裕,其資金大量來自於質押合盛硅業的股票。此次轉讓將部分改善其流動性。
歷史上,合盛硅業曾多次發佈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解質押公告。今年以來,相關公告更是頻繁發佈。雷達財經統計,僅今年5月份以來發布的公告就有三次。
5月15日下午,合盛硅業公告稱,合盛集團新增質押合盛硅業1000萬股股份,質押融資資金用途爲償還債務。
7月3日,合盛硅業再次公告稱,合盛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羅燚、羅燁棟質押股份。
隨後在7月8日,合盛硅業再度披露,合盛集團新增質押490萬股上市公司股份,質押融資資金用途爲補充流動資金。此外,羅燚持股也被質押。
公告還顯示,本次質押後,合盛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羅立國、羅燚、羅燁棟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中處於質押狀態的股份累計數爲4.51億股,佔其合計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48.52%,佔公司總股本的38.13%。
上市公司大舉擴張留下“流動性”後遺症
除了控股股東大手筆質押,合盛硅業還遭遇了業績困境。
財報顯示,2022-2024年,合盛硅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51.48億元、26.23億元和17.4億元,分別同比減少37.39%、49.05%和33.64%。
7月14日晚,合盛硅業最新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4億元到-3億元,預計實現扣非淨利潤-5.5億元到-4.5億元。雷達財經注意到,這是公司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半年度業績虧損。
然而相比業績下滑,合盛硅業所面臨的債務問題或許更加嚴重。
公司一季報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盛硅業擁有貨幣資金21.66億元,但其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卻高達158.36億元。同時,公司長期借款高達139.41億元。
債務壓力背後,與公司過去幾年激進擴產產生的龐大的資本開支有關。截至2020年底,合盛硅業在建工程還不到40億元,然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合盛硅業在建工程361.44億元,佔總資產的近四成,較2024年末的351.13億元增加了10.3億元。僅2024年,公司重要在建工程項目增加金額即達到98.65億元。
雷達財經注意到,債務壓力下,外界開始出現對公司資金鍊安全的擔憂。
2月12日,合盛硅業發佈公告稱,擬通過資產支持證券(即ABS)進行融資,發行規模預計不超過40億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此前光伏行業實施ABS項目融資此前雖已有先例,但基本以光伏電站項目爲主,或是通過融資租賃,或是以上網電費、應收補貼款爲基礎資產。而合盛硅業此次通過應收賬款ABS項目進行融資,這在光伏企業尤其是製造端企業中尤爲少見。
今年6月,天通股份(600330.SH)公告稱,因買賣合同糾紛,公司將合盛硅業及其子公司訴至法院,涉案金額達4.77億元。天通股份稱,其已按約完成設備生產與交付,但合盛硅業存在延遲收貨、拖延付款等情況。
對此,合盛硅業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表示,就公司子公司與天通集團附屬公司之間的設備買賣糾紛,公司確認相關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但對於爲何拒收貨物及未結款項,合盛硅業並未正面迴應,僅稱因涉及合同履行中的細節,不便透露。
對於合盛硅業和羅立國家族的後續發展,雷達財經將繼續關注。
本文源自雷達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