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大軍肆虐臺南果園 議員籲結紮

臺灣獼猴族羣成長,與農民衝突變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南山區臺灣獼猴成羣出沒果園、啃食果實,破壞設施造成慘重農損,甚至到寺廟、民宅搶食,造成困擾,議員蔡育輝昨天質詢指猴害日益嚴重,農業局4年僅捕捉20只且都野放,建議比照遊蕩犬結紮;農業局指獼猴結紮一隻約上萬元,要看中央是否推動。

臺南猴害熱區以東山、龍崎、玉井、楠西最嚴重,蔡育輝說,獼猴數量不斷增加,連農業部長陳駿季都直言再不積極處理,未來5年獼猴不僅出現在田間,還會進入市區。果農長期採用鞭炮、驅猴器等方式驅趕,但獼猴仍成羣出沒,從十多隻到四、五十隻不等,農損已非單一案件,而是地方災害。

他舉東山區爲例,受害最嚴重的是龍眼,接連遭獼猴破壞,今年產量不到兩成,柑橘、荔枝等作物也接連受害,果農只能無奈苦笑「種水果是給猴子吃的」。

蔡育輝認爲,農業局鼓勵設置電圍網防猴害,但東山多爲山地丘陵,地形破碎難以全面架設,農民認爲防護效果有限,建議應比照遊蕩犬結紮或捕捉安置,從源頭抑制族羣數量。

農業局表示,接獲猴害通報纔會捕捉並依規定野放,單隻獼猴結紮費用高達上萬元,且須視中央政策方向而定,目前最有效的作法仍是架設電圍網防護,全市已有14案設置,政府提高補助0.2公頃8萬元,2公頃23萬元,會持續辦說明會推廣。

農業局森林及自然保育科長朱健明說,電圍網是高電壓低電流,原理類似電蚊拍,對人和動物不會產生危害,可有效嚇阻獼猴,補助項目已從早期僅限購置材料,擴大至人工費與供電器等。

朱健明表示,2017年龍崎區有農民自行投入約6萬元設置電圍網防護約三分地的果園,至今多年來未再遭受獼猴破壞,防治效果顯著,電圍網仍是防治獼猴農損最有效的方法,市府會加強宣導及協助農民申請設置,降低獼猴對農業生產的衝擊。

獼猴出沒造成臺南山區果園嚴重農損,市府農業局認爲電圍網仍是防治猴害最有效方法。圖/臺南市農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