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翻!臺北動物園迎「大紅鶴嬰兒潮」 6只絨毛寶寶排排站

臺北市立動物園鳥園水禽區今年迎接6只大紅鶴寶寶,牠們不熟練地整理羽毛或探索地上新東西,模樣萌翻保育員。(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張立勳臺北傳真)

臺北市立動物園鳥園水禽區今年一口氣迎來了6只大紅鶴寶寶,目前大概1到2個月大的大紅鶴寶寶,時常會在岸邊一字排開,能觀察到牠們有點不熟練地整理自己的羽毛或探索地上有什麼新東西,模樣十分可愛,推薦大家來動物園參觀時千萬不要錯過。

據保育員觀察,園內大紅鶴會在夏季尤其是大雨後開始進入繁殖高峰期,紛紛成雙入對一起築巢,在大雨過後、泥土較鬆軟時,大紅鶴用鳥喙把身旁泥土推、挖、堆,最後用腳整平,建造出形狀像是火山錐的巢,成功配對的大紅鶴順利產卵後,通常1窩只產1顆蛋的大紅鶴親鳥會輪流孵卵,大紅鶴寶寶在約1個月內破殼而出。

臺北市立動物園鳥園水禽區今年迎接6只大紅鶴寶寶,大紅鶴爸媽會築起類似火山錐形的巢並輪流孵蛋。(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張立勳臺北傳真)

臺北市立動物園鳥園水禽區今年迎接6只大紅鶴寶寶,比較大的寶寶已逐漸追上成鳥身高。(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張立勳臺北傳真)

動物園今年迎接大紅鶴「嬰兒潮」,健康孵化的大紅鶴寶寶共有6只,屬於半早熟性鳥類的大紅鶴寶寶,剛孵化時全身覆蓋柔軟灰色絨羽,眼睛已經張開,但還沒辦法很靈活的活動。大紅鶴寶寶會由親鳥餵食2至3個月大,而親鳥餵食雛鳥方式相當特殊,鳥爸爸和鳥媽媽都會自上消化道分泌出「乳汁」,也就是「嗉囊乳」,乳汁成份包括脂肪、蛋白質、胡蘿蔔素、抗氧化劑和免疫抗體等營養物質,還有少許血紅素。

園方指出,大紅鶴寶寶在親鳥細心照料下成長快速,有幾隻比較大的寶寶開始換下灰色又蓬鬆的絨羽,漸漸長出灰黑色亞成鳥羽毛,體型也快追趕上成鳥,即使大紅鶴寶寶破殼日期沒有相差到1個月,但能看得出雛鳥不同成長階段的模樣。

另外去年出生的大紅鶴「青少年」,已從亞成鳥向成鳥邁進,牠們頭部、腿部顏色還是帶着亞成鳥特殊的黑灰色,沒有像成鳥那樣的鮮豔。民衆到動物園不妨在鳥園水禽區多停留一陣子,觀察大紅鶴成鳥、亞成鳥和幼鳥難得的同框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