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鶴迎「寶寶潮」增6位新生兒 與成鳥、亞成鳥溫馨同框
▲今年臺北市立動物園迎來6只可愛的大紅鶴寶寶,年齡約在1到2個月。(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賈沐蓉/綜合報導
今年臺北市立動物園迎來6只可愛的大紅鶴寶寶,年齡約1到2個月的牠們常常在鳥園水禽區的岸邊一字排開,不熟練地整理自己的羽毛、或是探索地上的新東西,與同一園區的成鳥、去年出生的亞成鳥同框,構成一幅難得的溫馨景象。
▲大紅鶴寶寶們經常站在水岸邊,好奇地探索新世界。(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保育員指出,夏季、尤其大雨過後是大紅鶴的繁殖旺季。夫妻倆會成對築巢產卵,利用鳥喙將泥土推成小堆,建造火山錐狀的巢穴。牠們每窩通常只會產下一顆蛋,親鳥則輪流孵化,約一個月後小鶴就會破殼而出。剛孵化的大紅鶴寶寶,身上覆蓋着柔軟灰色絨羽,已能睜眼但行動尚不靈活。
▲正在孵蛋的大紅鶴親鳥。(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寶寶出生後,大紅鶴親鳥會以自身分泌的「嗉囊乳」作爲哺育孩子的主要食物來源,其中富含脂肪、蛋白質、胡蘿蔔素、抗氧化劑及免疫抗體,還帶有少許血紅素,確保幼鳥營養充足。隨着時間推進,較大的雛鳥已開始換下絨羽,長出灰黑色亞成鳥羽毛,身形也逐漸接近成鳥。即使破殼時間相差不遠,還是能看出不同成長階段的差異。
▲寶寶出生後,親鳥會用特殊的「嗉囊乳」哺育。(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窩在鳥巢中的大紅鶴寶寶。(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此外,去年出生的大紅鶴「青少年」同樣也在水禽區亮相,儘管體型已與成鳥沒有太多差異,但頭部與腿部仍保留亞成鳥獨特的黑灰色調,與成鳥鮮豔外貌形成對比。動物園也特別推薦民衆,到訪時不妨多停留在水禽區,觀賞大紅鶴家族的珍貴時刻喔!
▲除了成鳥與寶寶外,背景中還有幾隻去年出生的大紅鶴青少年。(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