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休戰 航運業者、客戶雙贏
近期最熱門美國和中國大陸已同意暫停實施對航運、港口等制裁措施,爲期12個月暫停徵收港口費,航運業者表示,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所有的成本支出,還是需要客戶一起埋單,兩國新措施,對海運業者及客戶來說是雙贏好消息。
國內的航運業者分析,根據該協議,這兩個貿易巨頭逐漸放棄一系列相互懲罰措施;從大局來看,美方將暫停執行鍼對中國大陸海運、物流和造船業調查措施一年,大陸也暫停對美方實施反制措施一年,正常的貿易關係對航運業至關重要,減緩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
國內的物流業者也分析,中美談判釋出穩中帶漲的修復行情,總而言之,中美談判後市場需求已經出現逐漸回溫跡象;因爲政策纔剛宣佈,目前仍有不少客人需等貨主通知才能確定出貨,但是在市場上找艙位的動作增加,整體來看,因船班仍偏少,在供給有限的情況下,11月海運業者想要喊漲的氣氛是有利,至於這樣的紅利會持續多久還需要再觀察。
日前歐洲線開始進入年節需求,航商11月開始進入歐洲線長約談判,運價反彈,有助於長約價格談判,大型業者捍衛運價走勢,傳出主要船公司陽明、MSC、COSCO、CMA等業者預計自11月1日加收GRI(綜合附加費)每40呎櫃加收1,000至1,100元。
另外,全球前十大航商包括長榮 (2603)、馬士基、中遠及陽明等在業者近日也陸續宣佈11月1日起要加收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