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談判重啓 華府智庫:非一蹴可幾 已傳遞正面訊號
美國財長與首席貿易談判代表週六(10日)在瑞士日內瓦與中國高層官員展開會談。(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財長與首席貿易談判代表週六(10日)在瑞士日內瓦與中國高層官員展開會談,試圖緩解兩國間日益升高的貿易衝突,雙方在瑞士駐聯合國大使官邸內會晤約兩小時後,共赴事先安排的午宴。美國智庫表示,不會一次談出結果,但已能傳遞正面訊號。
儘管外界對這輪談判寄予厚望,但各界普遍預期不會出現重大突破。不過,兩國若能同意互相下調近乎報復性質的高額關稅,將有助於紓緩全球金融市場的壓力,也讓仰賴美中貿易的跨國企業鬆一口氣。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計劃主任孫韻指出,本次會面是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以與貝森首次對話,她不認爲會談會產出具體成果。「最理想的情況是雙方能同意同步降低關稅,即使只是小幅減少,也能傳遞正面訊號。」她強調,「不能只是空談。」
自今年1月川普重返白宮以來,他積極將關稅作爲經濟施壓工具,包括對全球多數國家的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而與中國的貿易衝突則是其中最激烈的一項。除了延續其首任期間對中加徵的關稅外,川普還另外加徵20%關稅,藉以施壓中國加強打擊走私芬太尼進入美國。
美國過去也曾指控中國利用不公平手段發展尖端科技,包括迫使外商交出技術換取市場準入、政府補貼本國科技企業,以及竊取敏感技術。雖然2020年1月雙方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方同意暫停加徵更多關稅,中方則承諾擴大購買美國商品,但該協議並未解決補貼等核心議題,後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中國亦未完全履行購買承諾。
如今,有關中國科技政策的爭議再次浮上臺面。川普對美中貿易逆差也極爲不滿,該逆差去年達2,63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