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角力延伸至新戰場!搶挖太平洋海底寶藏
2021年4月太平洋Clarion-Clipperton Zone海牀上的多金屬結核。路透
衛報報導,美中兩大強權正將角力戰場推向太平洋深海,爭奪蘊藏關鍵礦物的海底資源。兩國鎖定的目標是海牀上的「多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s),這些棕黑色岩石富含鈷、鎳與錳等金屬,可用於潔淨能源與人工智慧技術。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4月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加速在美國及國際水域展開深海礦物開發。美方研究船本月已在南太平洋的庫克羣島水域進行海牀測繪與數據蒐集,並向庫克羣島提供25萬美元「技術援助」,用於建構能力、知識交流及吸引投資。美國國務院表示,支持以科學研究指導「負責任的採礦活動」。
中國大陸也積極佈局。今年稍早,北京與庫克羣島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展海牀礦物探勘。中國目前持有的國際水域勘探許可證數量居全球之冠,並傳出有意與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合作。
庫克羣島政府雖暫時禁止商業採礦,但已核發三張勘探許可予兩家美國企業及一家當地公司。學者警告,深海採礦恐造成大規模且不可逆的生態破壞,開採後排放的廢水可能對海洋造成長期影響。全球已有38個國家呼籲暫停此類行動,但部分太平洋國家,包括諾魯、吉里巴斯與東加,仍加入庫克羣島的行列進行探索。
除庫克羣島外,位於夏威夷與墨西哥之間、富含礦物的Clarion-Clipperton地帶,也是美中兩國競逐焦點。
外界對深海採礦意見分歧,有人視其爲經濟發展契機,也有人憂心海洋健康,警告地緣政治競賽恐開啓「無管制開採」的新時代,是「打開潘朵拉盒子的危險之舉」。庫克羣島環保團體Te Ipukarea Society主管史密斯(Alanna Matamaru Smith)指出,小國的聲音正被強權的力量所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