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俄新局 臺怎自保?

第八屆「玉山論壇」以「新南向+:臺灣、印太與新世界」爲主題,期待展現臺灣在新國際局勢下的全新定位與願景。開幕式上,丹麥前總理拉斯穆森發表演說,指出在川普執政期間,我們已無法再單純依賴白宮的承諾。拉斯穆森強調川普關注的三大權力中心是華盛頓、北京與莫斯科,並提問:「臺灣該如何看待這件事?」詢問包括賴清德總統與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在內的現場聽衆。

由於美中俄關系的變動將影響臺灣安全、經濟發展與國際地位。當美國對臺政策可能隨着大國關係變化而調整時,臺灣須審慎評估自身的戰略選擇,並尋求更穩固的國際支持。

美中關係發展也深刻影響印太地區的安全格局,而臺灣可能是受影響最深國家。長期以來,臺灣視美國爲最關鍵安全保障,一直希望甚至預期如果中國對臺動武,美國會採取軍事行動介入。然而,隨着川普政府可能與北京改善關係,臺灣不得不重新評估這一假設的可靠性。拜登時期,華府曾多次表示美國將協助臺灣防禦;但川普就任後,多次強調他與習近平私人關係非常好,同時採取戰略模糊態度,不願對是否協防颱灣表態,以建立談判空間與籌碼,但此舉反讓臺灣更爲擔心。

美俄關係的變化同樣值得關注。假設美俄在烏克蘭問題達成妥協,使莫斯科能夠保留部分佔領區域,那麼這將向全球傳遞一個訊號,即美國可能在戰略利益計算下,對某些地區的安全承諾有所調整。對臺灣而言,將加劇對美國對臺承諾疑慮,並可能促使中國更加大膽地施壓或採取行動;畢竟,若美國願意接受俄羅斯佔領部分烏國領土,面對臺灣議題也可能採取某種程度讓步。

谷立言稍後強調,美國反對任何透過武力或脅迫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爲,並將持續支持臺灣的自我防禦能力和社會韌性。特別是在中國持續對臺灣施加軍事、經濟與外交壓力的情況下,華府表態支持臺灣提升防衛能力;例如增加軍事預算、打擊中國間諜活動,及加快從中國轉移產業鏈。然而,這些官方說法的政策延續性,仍取決於美中關係發展;如果川普認爲改善與中國關係能帶來更多戰略利益,則對臺軍售與軍事合作力度可能減弱。

由於川普的外交政策更具交易性,意味美臺關係將取決於華府的利益考量,而非單純的價值聯盟。臺灣需要密切關注川普的決策風格,例如他在「真實社羣」平臺的發言,研判美國政策的可能變化。美中俄三邊關係若發生重大變化,臺灣需強化自身的國際網絡,不能僅依賴美國單一夥伴,而應透過多邊合作機制強化與其他民主國家連結,以確保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尤其是日、韓、澳洲與歐盟。

最後,臺灣應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強化國防韌性,並深化科技創新,讓臺灣在全球產業鏈扮演關鍵角色。無論美中俄關系如何變動,臺灣的生存關鍵仍在於提升自身實力,而非靠外部支援。臺灣應以「務實應對、不抱幻想、積極佈局」策略,面對美中俄三國關係變局;透過強化國防、深化國際合作、提升科技與經濟競爭力,確保自身安全與國際影響力,在大國角力下不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