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AI角力 臺廠迎接大商機 鴻海、神達、英業達受惠
美中兩強全力砸大錢攻AI,引爆新一波AI伺服器拉貨潮。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中角力延伸至AI。美國AI大基建「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昨(24)日拍板新增五個地點,未來三年啓動4,000億美元(逾新臺幣12兆元)大投資;大陸雲端巨頭阿里昨天則宣佈正積極推進人民幣3,800億元(約新臺幣1.6兆元)的AI基建,並規劃追加更大的投資。
美中兩強全力砸大錢攻AI,引爆新一波AI伺服器拉貨潮,臺廠左右逢源,迎來大商機,其中,鴻海(2317)、神達是美國星際之門計劃的主要協力廠;英業達、神達則是阿里伺服器合作伙伴,都將成爲贏家。
美中新一波AI角力
OpenAI與甲骨文(Oracle)和軟體銀行宣佈,星際之門將從美國德州阿比林的單一地點,新增到五個地點,這幾處未來三年將投資4,000億美元,打造7GW(10億瓦)資料中心。
根據星際之門計劃,有三座資料中心OpenAI將與甲骨文合作開發,分別是位於德州Shackelford、新墨西哥州Dona Ana,及中西部一處未公開地點。另外,靠近阿比林的原始設施要額外擴建600MW(百萬瓦),這構成OpenAI最近五年向甲骨文購買3,000億美元算力交易的一部分。
至於另外兩座資料中心,OpenAI將與軟銀合作開發,分別位於俄亥俄州Lordstown與德州Milam,初期用電量1.5GW,計劃18個月完成,這也是軟銀合作開發星際之門的首個項目。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表示, 目前其他國家正在以比我們更快的速度,建設晶片工廠和新能源生產設施,我們希望能夠扭轉這一趨勢。
此次擴展行動,被視爲星際之門計劃進一步落實。星際之門計劃最初於今年元月宣佈,目標在未來四年內於美國境內累積建設達10GW的AI基礎設施,總投資額上看5,000億美元。 該計劃是以合資企業的形式成立,由OpenAI、軟銀、甲骨文和阿布達比投資機構MGX控制。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CEO)吳泳銘昨日則在杭州舉行的「2025雲棲大會」上表示,正積極推進人民幣3,800億元的AI基建,並計劃追加更大的投資,爲迎接終極目標超級人工智慧(ASI)時代的到來。
吳泳銘並指出,對比2022年生成式AI(GenAI)元年,到2032年阿里雲全球資料中心的能耗規模將提升十倍。意味阿里雲算力投入將指數級提升。
爲實現ASI戰略目標,吳泳銘明確阿里雲的戰略路徑:一是通義千問堅定開源開放路線,致力於打造「AI時代的Android」;二是構建作爲「下一代計算機」的超級AI雲,爲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網絡。他判斷,未來全世界可能只會有五至六個超級雲計算平臺。(編譯季晶晶、記者吳凱中、蕭君暉、林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