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中國大陸光刻機發展落後 瓶頸難解
在中美在高科技的博弈持續不歇的背景下,中國大陸持續發展半導體技術和製造。然而,近日,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獨立智庫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CSET)一份最新研究指出,中國在推動半導體光刻技術發展方面仍面臨重大挑戰,成爲其在中美貿易戰中爭取技術自主與競爭優勢的障礙之一。
彭博報導,CSET週一(14日)發佈的報告指出,作爲中國大陸在光刻設備的領先供應商,上海微電子裝備公司,目前在上一代光刻機市場的佔有率僅爲4%。
CSET研究人員指出,儘管中國大陸企業「已在晶片製造設備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並在部分細分領域與日本實現齊平,但在先進光刻技術上,上海微電子仍遠落後於先進光刻技術領軍企業艾司摩爾控股(ASML)及其規模相對較小的日本同行尼康公司(Nikon)。
研究人員Jacob Feldgoise和Hanna Dohmen在上述報告中寫道,這凸顯出光刻技術仍是制約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
報導指出,受美國長期推動的出口限制影響,ASML從未向中國大陸出口其最先進的極紫外(EUV)光刻系統。中國大陸科技巨頭華爲在2023年推出一款國產7奈米晶片,曾令美國政界大爲震驚,該晶片由中芯國際協助量產。然而,由於缺乏先進光刻設備,這一進展隨後陷入停滯。
此外,CSET報告還顯示,在沉積工具方面,美國仍然是最大供應國,佔據61%市佔率,其次是日本(15%)、荷蘭(11%)和中國大陸(7%)。美國的市佔率保持相對穩定。據悉,沉積工具會在晶圓上塗覆超薄材料層。而在在先進封裝工具領域,中國大陸佔據7%的市佔率,落後於美國(65%)和日本(15%)。
CSET研究團隊還分析各公司向加拿大晶片諮詢公司TechInsights提供的營收數據。不過,該數據不包括企業可能在爲內部使用而開發的工具,因此華爲等企業內部研發的高端設備可能未被納入統計範圍。
華盛頓獨立智庫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近日一份最新研究指,中國大陸在推動半導體光刻技術發展方面仍面臨重大挑戰,成爲其在中美貿易戰中爭取技術自主與競爭優勢的障礙之一。(圖/取自上海微電子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