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CSIS兵推…共軍若封鎖 我天然氣10天耗盡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發佈兵推報告,CSIS資深顧問坎西恩指出,能源是臺灣韌性最弱的一環。圖爲臺北港天然氣儲存碼頭。記者許正宏/攝影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發佈兵推報告,模擬共軍對臺灣實施海上封鎖;該報告指出,能源運輸短缺是關鍵,指臺灣在被封鎖的十天內就會耗盡所有天然氣儲量;CSIS資深顧問坎西恩(Mark Cancian)指出,能源是臺灣韌性最弱的一環。
CSIS七月卅一日發佈兵推報告,模擬共軍海上封鎖臺灣,報告指出,臺灣自行生產的能源供應不大,高度仰賴能源進口;在任何情境下,臺灣天然氣都會在十天內耗盡,煤炭和燃油分別會在七週和廿周後耗盡。
報告也指出,就算臺灣事前對海上封鎖做好準備,天然氣儲量仍預計在第三週耗盡,能源供應降至普通狀況的七十三%;煤炭存量預計在第九周耗盡,能源供應降至廿四%;燃油存量則預計在廿一週以後耗盡,到時臺灣的能源供應只剩下十七%,由核能和再生能源負責供電。
至於食物存量則預計要到海上封鎖卅六週之後,纔會出現短缺。
報告指出,臺灣現行的政策是在二○五○年達到再生能源佔比六○%至七○%的目標;報告認爲,雖然這樣的作法有助於提高臺灣韌性,但中間有數十年空窗期;報告也懷疑臺灣能否做出這樣大規模的能源結構轉型。
報告說,臺灣從煤炭和核能轉向天然氣和再生能源的政策,大幅提高臺灣的能源弱點,認爲臺灣在擴大其他能源選項之前,應該持續運作最後一座核能發電廠。坎西恩點出,能源是臺灣韌性最弱的一環,建議臺灣改善能源韌性,包括延長既有的核能發電廠,同時強化電網等。
兵推結果也發現,不管是什麼樣的情境,共軍海上封鎖臺灣都會造成兩邊的傷亡,就算是較溫和的情勢,傷亡數字也在約數千人左右;在升級最危急的情況中,美國將損失上百架飛機,以及數十艘戰艦;中國方面在不同情境中也會蒙受很高的損失,而且經常比美國付出更大的代價。
除了海上封鎖有很高的可能性演變成全面衝突,兵推也點出,若共軍動用軍事力量來執行海上封鎖,臺灣需要美國的介入才能夠有效突圍,否則在美方沒有介入之下,中國的潛水艇和水雷足以摧毀四○%的運輸船隻;報告並認爲,美國僅支援武器彈藥的「烏克蘭策略」不適合用在臺灣被海上封鎖的情況上。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表示,這是民進黨政府長年錯誤能源政策的惡果,賴政府毫無止損意識,任由國安資本流失,「這不是執政,是陪葬」。
許宇甄表示,民進黨高舉「非核家園」旗幟,卻刻意忽視臺灣地狹人稠、資源匱乏、四面環海、綠能不穩的現實困境,這不是理想主義,而是近乎愚行。天然氣幾乎全數經由海運輸入,臺海遭到封鎖,哪怕未開戰,臺灣也將陷入致命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