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運輸機80年前墜毀臺東 陸軍派CH-47運「四挺重機槍」下山
陸航CH-47直升機降落嘉明湖附近,載返部分飛機殘骸下山。(軍聞社提供)
1945年9月10日,一架載着獲釋盟軍戰俘的轟炸機飛越臺灣時,不幸墜毀臺東三叉山於此,機上25人無一生還。當時美軍要求日軍結合臺灣民衆組成搜救隊搜救,卻遇上臺風,造成26位成員罹難,飛機及屍骨殘骸就此遺落在3500公尺的高山。爲了紀念這段歷史,國防部日前特別派機運回當年機上四挺重機槍,預計放在完工後的軍事博物館,讓大家牢記二戰教訓。
地方耆老及後代家屬日前上山,在失事現場先進行祭拜儀式後,委由協作將4挺機槍背至嘉明湖停機坪,今年9月8日上午再由CH-47運輸直升機送下山,預計放在完工後的軍事博物館,讓大家牢記二戰教訓。
陸航CH-47直升機降落嘉明湖附近,載返部分飛機殘骸下山。(軍聞社提供)
根據軍媒《軍聞社》報導,「三叉山事件」發生在二戰方歇、和平甫啓之際。1945年9月10日,一架載運美、澳、荷籍獲釋盟軍戰俘返國的美軍轟炸機「清算者」(Liquidator),在西太平洋颱風「烏蘇拉」(Ursula)肆虐下,於中央山脈南端、海拔逾3,000公尺的三叉山失事墜毀,機上25人無一生還。
消息傳出後,臺東地方各界不畏山高路險與惡劣天候,旋即組成多梯次搜救隊入山馳援;然接踵而至的「珍」(Jean)颱風夾帶強風豪雨,最終造成日本憲兵、警察與阿美、布農、卑南、平埔、福佬、客家等族羣共26人殉難。
隊員在山頂舉行莊嚴祈禱,獻花、獻酒並堆砌石塔祈願。(軍聞社提供)
這起因交織颱風、空難與山難,跨國籍、跨族羣的人道救援行動,後人稱之爲「三叉山事件」,其人性光輝與犧牲至今不曾褪色。
爲追思25位遠渡重洋投身戰場年輕戰士、與不幸在搜救時罹難26位勇士的英靈,並保存這段珍貴記憶,政府於今年6月底組成任務小隊,跋山涉水重返三叉山,展開爲期4天3夜的安靈行程。隊員在山頂舉行莊嚴祈禱,獻花、獻酒並堆砌石塔祈願,以虔敬行動向罹難者致上最高敬意,象徵國家與人民對歷史的銘記不忘。
任務小隊深入山林探勘飛機殘骸,以利後續載運與保存。(軍聞社提供)
行程中,任務小隊深入人跡罕至的林帶,探勘失事區域,努力尋覓80年前的飛機殘骸與遺物;9月8日,由陸航CH-47直升機在嘉明湖附近降落,將部分機槍等殘骸載返並暫置保存,後續將由軍事博物館進行系統化整理、典藏與研究,以期建構完整的歷史檔案,並規劃展示,讓這段人道救援故事長存於世。
任務小隊深入山林探勘飛機殘骸,以利後續載運與保存。(軍聞社提供)
三叉山事件凸顯在極端天候與艱困地形下,不分國界、不分族羣身份,共同馳援的人道精神;這不僅是地方歷史,更是人類共同價值的展現。當全球民主社會回望二戰「團結必勝、侵略必敗」的歷史教訓,三叉山不應只是悲劇現場,更是一座永恆的豐碑,提醒世人唯有團結,方能守護自由民主與區域安全,奠定永遠而真實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