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下跌創紀錄 或觸發全球資金再配置
中經記者 郝亞娟 夏欣 上海、北京報道
華西證券相關數據顯示,從2025年上半年來看,ICE美元指數累計下跌了近11%,這是自1973年尼克松時代以來該指數在歷年上半年的最大跌幅。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指出,美元指數大概率波動下行,當前已進入新一輪下行期,或將持續6—7年。若延續歷史路徑,美元指數最低點有可能低於71.3,也可能止步於80附近,取決於其他經濟體的相對錶現。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資金追逐新興經濟體,中國經濟創新活力和穩定的經濟基本面成爲國際資本調整配置的重要目的地。
資金流出美國跡象明顯
7月初,美元指數大幅下挫、逼近三年低位,近期出現小幅反彈。
王晉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聯儲降息預期推動美元出現了預期性貶值的調整;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因素,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預期的猜測,推動了美元走弱。
張明指出,若美元長期走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呈現“穩中有升”態勢,這將有利於我國吸引跨境資本流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有利於增強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渣打銀行財富方案部發布的《2025年下半年全球市場展望》(以下簡稱“《報告》”)認爲,週期性因素導致美元在未來6—12個月走弱,美元下半年仍會受到短期週期性因素的壓力。
與此同時,國際資本呈現出加速流出美國的趨勢。“今年以來,美國以外很多股市漲幅明顯好於美股表現,資金出現結構性流動變化,不再聚焦追逐美元資產。”王晉斌說。
張明指出,今年二季度,儘管美聯儲利率穩定、國債收益率波動不大,美元指數卻快速下跌。美元股債匯“三殺”現象頻現,透露出全球資金正在“疏遠美元資產”。
中國資產吸引力增強
渣打銀行北亞區首席投資總監鄭子豐表示:“當前,全球的投資環境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今年以來,‘去美元化’的結構性風險備受關注,美元的走弱促使更多資金流入新興市場,我們預計包括中國和韓國在內的亞洲(除日本)股票市場將表現領先。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我們建議投資者不僅要考慮資產類別的多樣化,還需要有地域的多樣化,通過多元化的資產配置維持長期的卓越回報。”
《報告》指出,在固定收益方面,渣打預計美元將走弱,這有助增加對新興市場本幣債的配置。此外,渣打預計美國機構按揭抵押證券的表現將持續優於發達市場投資級政府債。針對中國市場,獲益於中國財政政策的支持以及美元可能走弱,渣打看好科技、通信服務和非必需消費品行業。
國投瑞銀基金方面指出,展望未來,權益資產有望在結構性輪動中穩步上揚,中國資產重估進程仍在持續演進。得益於外部關稅政策與地緣政治衝突的緩和推動風險偏好回升,國內政策積極有爲、經濟基本面呈現結構性亮點,流動性環境充裕疊加低利率環境將吸引更多增量資金進入股票市場,同時人民幣匯率升值進一步增強中國資產的吸引力。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