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衣服曬不幹?室內晾衣、解決悶臭技巧一次看

雨天洗衣服,最好做法是洗完後直接使用烘衣機處理,但若沒有烘衣機,也可透過調整曬衣服的方式,來提升晾乾效率。(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進入梅雨季,連日降雨讓空氣溼度居高不下,洗好的衣服總是曬不幹,成爲許多家庭的困擾。不僅容易產生臭味外,還會有細菌滋生等問題,令清潔做白工。本文整理了室內晾衣技巧、除溼除臭對策,並參考國、內外專家實用建議,幫助民衆於雨天時加速晾乾衣服,解決潮溼與異味煩惱。

主要原因與溼度密切相關,它是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在梅雨季期間,由於空氣本身已含有大量水氣,當衣服上的水分開始蒸發時,周圍環境無法再容納更多水氣,就會導致衣服晾乾速度下降。

若遇到雨天若非洗衣服不可,最理想的做法是洗完後直接使用烘衣機處理,但若沒有烘衣機,也可透過調整曬衣服的方式,來提升晾乾效率。

延伸閱讀:臺灣梅雨季幾月?持續多久?身體排溼、居家防黴對策必看

1、使用電風扇加快乾燥,正確風向是關鍵

想加速衣服晾乾,可以善用電風扇輔助通風。不過風向的設定很重要,建議讓風流方向與衣物平行吹送,以產生對流達到快乾效果。若風流是直接垂直吹向衣物,反而容易被某一件衣服擋住風口,影響整體乾燥效率。

2、室內曬衣選小空間,而非大客廳

不少人會選擇在寬敞的客廳曬衣服,但若要搭配使用除溼機或電風扇等,改選擇較小的空間(如房間)會更容易控制溼度、提高晾乾效果。另外,除溼機最好擺放在與衣物距離40公分的位置,並進行大範圍送風,效果會更好。

3、晾衣襬放有技巧,長厚衣物外側、短薄衣物內側

室內晾衣時,可將較長、較厚的衣物掛在外側,較短、較薄的衣服放內側。這樣安排能讓長、厚衣物更容易接觸到空氣,有助於提升整體通風與乾燥速度。另外要注意的是,衣物之間應保持適當距離,左右至少1個拳頭,前後也要有一定的距離,以確保風能順暢地流通。

4、避免將衣物貼牆晾掛,保持空氣流通更重要

不要將衣服貼在牆壁或窗簾旁晾曬,不僅不利於通風,還容易沾染窗簾上的灰塵或溼氣,影響衣物乾淨程度及氣味。

5、厚重衣物先「甩幹」幾下,晾起來更快乾

曬浴巾、毛衣等厚衣物前,建議先用力甩個4、5下,有助於排出多餘水分。甩過的衣服再攤開晾曬,能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提升乾燥速度。

1、牛仔褲:屬於布料厚重、口袋多的衣物,由於衣物會從上往下幹,建議將褲頭朝上、掛在夾式衣架上,使褲管呈現圓筒狀,讓空氣順利穿過褲管,有助於加快乾燥速度。

2、連帽上衣:此類衣物最難乾的地方在於帽子內部與腋下,因此晾曬時可以額外使用衣夾,將帽子和袖子往上提起固定,再與衣架一起懸掛。也可使用專用的連帽衣晾曬架,效果更佳。

3、毛巾:若橫向掛曬,下襬不要對齊,以減少重疊面積,能更快晾乾。另外,若使用方形曬衣架,可將毛巾呈「波紋型」掛在外側,內側則可放短小衣物或襪子等,以達到更好的通風與乾燥效果。

1、避免久放才清洗:放越久會越臭,若無法馬上洗,至少要放在透氣的洗衣籃內,亦可以撒些小蘇打粉來除臭,洗衣時再把衣物上的小蘇打粉拍掉。

2、洗前浸泡過碳酸鈉:可有效消毒除臭,但注意水溫不要超過40度、浸泡不要超過4小時並每小時檢查,以及羊毛和蠶絲的衣物不適用。

3、選擇除臭抗菌的洗衣產品:細菌滋生會讓臭味更明顯,選擇抗菌的洗衣產品,除臭效果會更佳。但不要用很濃香味的洗衣精來掩蓋汗臭味。

4、洗衣時加幾滴茶樹精油:不僅可以抗菌還會有微微的茶樹清香,但注意用量不要過多。

1、自制立體衣架:將2個鐵絲衣架交叉,再用橡皮筋固定頂端,便能打造出接近圓形的衣架,讓衣物之間的空氣流通更順暢。另外,也可以拉開鐵絲衣架三角形底部,讓衣架呈現更有深度的立體形狀,這在曬襯衫類衣物時,衣服內部也更容易通風乾燥。

2、使用吹風機:若急着穿,可以把衣服放在紙袋中,並把吹風機的出風口放入袋中,抓緊袋口,直接對着袋內吹風,等於是自制一個小型烘衣機,不過這項方法每次僅能處理少量衣物,且切記要用紙袋,才能讓烘乾時產生的溼氣散出。

3、使用熨斗:若衣服都幹得差不多,僅局部較厚的部分還沒幹,建議可用熨斗燙或用吹風機吹乾。但在使用熨斗處理時,要把蒸氣關掉,才能達到乾燥的效果。

1、洗完衣服多久晾乾最好?

脫水後最好在5小時內完全晾乾,若洗完後超過5小時還未乾透,會使得「莫拉氏菌」大量繁殖,其常附著於衣物纖維,是衣服半乾散發臭味的來源。

2、洗衣精多加一點能去除臭味?

無論是洗衣精還是柔軟劑,多加並不會減少悶臭味。相反地,過量的洗劑可能無法徹底沖洗乾淨,導致殘留於衣物纖維裡,進一步變成臭味的來源。因此「適量」最爲重要。另外,毛巾若使用柔軟劑,反而會降低吸水力,也需要多加註意。

3、越高的水溫洗淨效果越強?

莫拉氏菌的弱點就是對熱敏感,因此可先將洗衣粉溶解於盛滿40~50度熱水的容器中,接着將衣物浸泡約30分鐘,再進行正常洗滌程序,可有效降低菌量及異味發生。

資料來源:日テレNEWS NNN、週刊女性PRIME、weathernews、陳映如-Sona Queen的生活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