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各國談判關稅4種可能模式 陳波:最壞情況協議有排除中方條款
▲美國於今9日北京時間12時01分實行「對等關稅」,宣稱有50多國排隊協商。(圖/CFP)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貿易伙伴祭出「對等關稅」,今天北京時間4月9日中午12時01分正式上路,白宮也透露目前已經有50多國接觸,有意進行貿易談判,根據不同地區國家有不同談判協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也指出,未來大陸與各地區國家與美談判四種可能性。最差情況是美國透過談判交易,讓其他全球貿易伙伴有「排除中方條款」,雖然機率較低。又或是檯面下協議,涉及層面不只有關稅經貿,還有政治軍事、區域安全等問題,都可作爲美國交換條件。
川普宣佈啓動「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大規模的股市拋售。今天4月9日起正式對包括歐盟、日韓、臺灣、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等在內約60個貿易伙伴,甚至是無人島正式課稅。其中,川普針對大陸反擊34%報復性關稅,再次宣佈對華實施104%關稅。
面對一波波高關稅衝擊,美股昨8日開盤又一波下跌,大陸A股因「國家隊」以及百間國央企進場支撐,微微翻紅,但長期看下來,各國因爲美國不合理高關稅,將面臨通貨膨脹,甚至經濟衰退等憂慮。
美國這次不只「劍指」大陸,這場全球貿易戰也是算一筆總帳,依照各地區國家與美國談判時間,估計要消停得一段時間。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指出,「這是全球貿易戰,短時間來看貿易逆差很難從全球角度來解決,中長期來看,美國可以從別的方面來進行交易和索取。」
陳波也分析4種可能談判情況。第一,其他國家先行和美國達成協議,協議裡有排除大陸條款,比如:不能有大陸資本、不能跟大陸的廠商相互有聯繫,產業鏈、供應鏈不能有大陸,或是大陸資本不能超過25%。
陳波也指出,「如果美國與其他地區國家能做到上述協議,對大陸來說可能是最差情況,中美完全脫鉤,甚至造成與中美國相關的國家也有很大程度上脫鉤,這是最差情。」但這種情況可能性不大發生,因爲大陸擁有十分完整上中下產業供應鏈,要完全切割幾乎不可能。
陳波指出,第二種可能情況,舉例美國正在強迫關係緊密的加拿大、墨西哥與中方脫鉤,多數的國家可能不一定希望,或者也不願意幫助美國,因爲利益不對等。舉例,整個東南亞,包括越南有許多就業投資者,主要不是來自美國,而是來自於中國大陸。
針對第二種情況發生概率?陳波指出,「這也是最差情況,但出現的概率應該也不會很大,所有地區國家都在一場博弈。因此,最好情況是中美之間能找到雙方能接受的協議。」
陳波繼續分析,第三種情況也是比較好情況,中國大陸會進一步的放開以自己的服務業市場爲主的市場,減少市場一些相關的管理規制,尤其對於外資的管理規制。
「以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長期順差,來抵消美在華的貨物貿易的逆差,也是一種可能性。雙方合作共贏的模式聽起來很美好,從美國政治生態角度來講,可能性也不大。」陳波指出。
陳波繼續分析,第四種情況是「檯面下交易」,也是經濟專家學者最無法預測情況。川普曾說,當他揮起關稅大棒的時候,他的目標不只是貿易而已,還有政治經貿,軍事地緣等關係。「畢竟美國與其他地區國家有政治軍事、區域安全等方面合作的考量。」
舉例,川普先前說因爲宣佈對華多徵收34%關稅,否則中國大陸有跡象同意字節跳動公司出售TikTok美國業務的交易,並且強調若是中方願意配合降關稅,這項交易馬上批准。但實際上美國把關稅與TikTok捆綁再一起,難以取信於北京。
陳波進一步強調,全球關稅戰對於中美大國來說,很多的討論可不光只是貿易而已,很多事情會是在臺面下進行交易。「每個地區國家最終和美國談成的協議都會不一樣,因爲能提供的條件都不同,美國需要的東西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