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完成寒假作業叫家長,孩子跳了河,家長指責老師
最近一則視頻看得人血壓飆升:孩子沒完成寒假作業被老師叫家長,結果直接跳了河。家長對着鏡頭質問老師:"看見了吧,老師,看見孩子了吧?這是你下午給我打電話(未完成作業叫家長),孩子直接跳河了"。評論區炸了鍋:有人罵老師冷血,有人說家長甩鍋,但真正讓人寒心的,是這件事暴露的教育生態鏈崩壞。
視頻裡家長第一反應不是關心孩子,而是急着向老師"示威"。這種操作太熟悉了,有個幼兒園家長,孩子打架被勸退,第一反應不是教孩子守規矩,而是懷疑老師故意針對。更魔幻的是,有家長在班級羣直接開罵,最後鬧到孩子被勸轉學。老師現在多卑微?一位老師說得好:遇上通情達理的家長是福氣,遇上奇葩的能要你半條命。
關鍵家長還不自知!孩子忘帶課本怪老師沒通知,成績差怪老師水平次,連孩子近視都要老師背鍋。最絕的是一個案例:老師週末沒回復家長微信,家長想投訴老師。老師現在哪是教書啊,簡直是簽了賣身契的客服。
跳河不是一通電話的錯,是十年家庭教育的債
總有人說現在的孩子玻璃心,但心理學專家早說過:極端行爲從來不是突發事件,是長期情緒高壓弄炸了。就像那個初中生,因爲沒交作業被叫家長,媽媽當場痛罵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現在的孩子活得多窒息?作業寫不完老師找家長,家長轉頭就開罵,孩子兩頭受氣。
更可怕的是"指責型家長"的殺傷力。,這類家長養出來的孩子要麼一點就炸,要麼自卑到骨子裡。有家長在孩子被批評時,不是教孩子反思,而是教孩子偷偷帶錄音筆去學校。這種操作哪是愛孩子?分明是給孩子埋雷!
家校大戰沒有贏家,輸最慘的永遠是孩子
有個血淋淋的對比:高情商家長處理孩子被打,先安撫情緒再教解決方法;而視頻裡的家長選擇當衆讓老師難堪。後果多嚴重?老師寒了心,被投訴過的老師會本能地"放棄"這個學生——不再管作業,不再提要求,生怕再惹麻煩。
有家長在羣裡罵老師,老師是受了氣,但最慘的還是孩子:同學當他是玻璃娃娃,老師對他敬而遠之,家長還覺得自己"贏了"。有研究表明,家長和老師撕破臉,孩子成績平均下滑三成以上。
說到底,教育不是甩鍋大賽。老師不是神仙,家長也不是敵人。曹楊中學的心理老師說得通透:孩子犯錯時,家長要做避風港而不是加壓閥。下次再遇到問題,不妨學學智慧家長——先給老師發條消息:"孩子給您添麻煩了,咱們一起想辦法"。這句話,能救多少孩子的命啊!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