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題材,股價竟能漲六成!他以這檔傳產龍頭為例:如何從K線型態看懂股價突破的「那一天」?
圖/pixabay
作者:林家洋
開始學習K 線技術分析之前,要先認識一件事,即是技術分析的技巧首重瞭解漲跌原理,但上漲與下跌的原理並不相同,很多人誤以爲用同一個技巧反過來想就好,結果常常導致誤判。以下先帶大家思考一下紅、黑K 形成的原因。
實心紅K 代表的是開低走高,開盤即是當日最低點,盤中股價不斷上升。紅K 走勢結構是買盤不斷追高買進所造成,因此才能讓這根紅K 維持在最高點收盤,形成長紅。也就是說,紅K 是有追高意願的買盤持續進駐。
但是黑K 的形成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簡單的說,黑K 的確是開高走低,但不一定有持續不斷殺低的賣壓,只要買盤不想再承接,就足以形成黑K 的走勢。這一點是很多投資人進入技術分析之前,沒有深入思考過的問題。瞭解紅K 與黑K 形成的結構不同之後,進一步就來探討如何研判單一根K 線。
4 種長紅K 型態,多方意圖各不同
長紅K 是多方力量的發揮,開盤後股價往上走高,最後收在當天的最高點,對於持有股票的人來說,除了跳空漲停一路鎖到底之外,這是感受最舒服的走勢。而且這根紅K 不會因爲當天沒進場交易的人而改變,亦即紅K 並不是因爲大家看好未來,而是必須有人拿出資金不斷買上去才能形成。所以隱藏在長紅K 背後的意義是,必須判斷多方是否還有意圖與力量繼續上攻。
1. 股價創新低的低檔長紅,多方展現攻擊態勢
股價創新低有很多種可能,多數是因爲利空。股價創下新低,表示過去的走勢已經在反應利空(因未涉及基本面討論,故先排除地雷股的可能性),所以當低檔長紅出現,代表空方力量已有竭盡現象,長紅把走勢轉爲多方攻擊的機會來臨。
所謂「攻擊」,即是股價已經化解過去的賣壓,開始進入沒有賣壓的階段,呈現有幅度的拉擡。在前方爲空頭排列的狀況下,出現的紅K 越長,代表多方企圖與攻擊態勢越強。一般散戶很容易因爲過去空頭趨勢的跌價,幾乎買進就套牢,所以剛開始出現紅K 當日的盤中,會有不敢追高買進的心理,加上股價距離原本持有的成本區太遠,使得當日長紅K 漲勢有「賣壓中空」現象。股價到低點後轉爲拉擡上漲,且賣壓已經不大,就容易出現明顯反彈力道。
2. 前有築底跡象的低檔長紅,多頭趨勢確立
築底現象是沒有經過多空對峙的過程,雙方都無表態意願,漸漸有低檔吃貨的多單,藉由正常的波動走勢持續買進,但並未攻擊。這時無論過去的態勢如何,當築底型態後有一支長紅K 空破整理區,通常就是攻擊姿態。
可以留意的是,當築底型態越久,表示前方低檔區的多單在這根長紅表態後,都處於賺錢的狀態,亦即上檔幾乎沒有套牢籌碼的賣壓。假如築底期間超過2.5 個月,甚至接近3 個月,這根長紅就極有可能直接帶動季線上彎,將趨勢轉強,進一步變成型態學上的頸線突破,走勢將非常有機會強烈上漲,若再加上長紅隔日跳空開高往上,這個多頭趨勢的確立會更加明顯。
從長黑K 型態,推敲底部還有多遠
1. 跌勢中的破底長黑,短期內還未到底部
跌勢中的破底長黑通常伴隨重大利空,股價原本早已先跌,等到關鍵時刻,再以長黑摜破原本似乎低檔有支撐的走勢,通常出現在反彈無力、股價屢創新低時候。一再的破底,導致失望性賣壓涌現形成長黑,這種剛剛跌破支撐的長黑,代表短期之內還不容易看到底部。
遇到這種空頭氣盛之時,只要股價創下新低,多方就不應該再預測低點,而是必須等破底現象停止、行情穩定之後再說,俗話說:「空中掉下來的刀子不要接。」就是這個意思。
要特別留意的特殊情況是,通常臺股在連續性破底之後,籌碼結構會有重大變化,例如融資萬箭齊發、跌至十年線誘發國安基金進場等,都有可能在下跌段末期出現「總賣出現象」,導致隨後行情呈現V 型反轉。
2. 跌深反彈後的長黑,空方趨勢持續
跌深反彈後的長黑也是低檔長黑的一種,當股價跌深之後出現反彈,看起來似乎有一線契機,卻在這時出現了長黑K,由高往低摜殺,明顯表示當下的多空趨勢結構並未改變。
這種長黑K 若發生在過去已有漲幅,多頭走勢結束後才下跌,又持續緊接着出現每一次反彈之後,可以進一步估算,未來反彈中有多少套牢賣單壓力會形成實質的阻礙,使得短期看不到趨勢翻多。
頸線突破的原理與意義
我們從小的教育養成習慣背誦,很少花時間去理解知識背後的原由。而坊間大多數談論K 線的書籍,也是這樣的教學邏輯,明明要幫助投資大衆找到買賣點,解決虧損問題,卻忽略掉很多K 線的原理邏輯,只要與買賣點無關的判斷,經常省略跳過。加上散戶一貫心態就是低買、高賣,結果便是學了K 線還是操作不順,始終未認清其實是買錯了位置。
型態學中的頸線突破、突破買進,本來是趨勢由「整理」轉變爲「多方」的一個確認點,這是最重要的買進定義,然而突破錶示股價上漲,認定買低的散戶當然不會遵守型態學的要領,還是想等價格拉回,結果把多頭市場的時間都用在等待,錯過一檔檔強勢飆股。
或許你會問,既然如此,爲何不在股價低檔轉強的那一天買進?在解答之前,須先了解「型態學頸線突破」的原理。
在股票交易裡,只要有被套牢的人等待解套,就存在壓力,這一點從K 線圖上一定看得出來。只要股價比進場成本低,套牢等待的時間越久,投資人越會一解套就賣出,這是人性,並非「會不會賣」的問題。
然而股價要上漲,必須有資金拉擡,主力吃下所有套牢者解套籌碼的過程中,股價從低檔上漲到頸線位置,就是「賣壓化解區段」,等到賣壓化解完畢,便會突破頸線創下新高,既然是新高價,位置就會在「K 線圖的右上角」。
不管能不能理解型態突破的關鍵,至少頸線突破很多人都懂。但既然都懂,爲什麼大多數投資人交易時,還是不能掌握最佳的買點?問題就出在「學習上的視覺障礙」。大部分的教學都是先給了結果,再談理論,就會形成學習很快、實戰時卻找不到這種股票的狀況。
以沒有任何題材性的宏全(9939)爲例。從2023 年底開始,宏全股價整整上漲6 成,現在回頭看它當時的K 線圖,立刻就能找到符合技術分析原理的買點,就是「當初頸線突破」的位置。然而真正賺到這段漲幅的人很少,因爲若是回到2023 年11 月20 日那一天,我們不會知道當天是進場點,因爲沒有任何書籍告訴我們,突破的「那一天」K 線圖長什麼樣子。
只要經常看盤、留意股價突破的表現,就會發現,當突破頸線時,股價會在K 線圖的右上角。但是人性傾向於買低,加上散戶多半無法自己判斷頸線,就會直覺回到「如果當初低點有買就好了」的心態,這就是明知道「頸線突破」,卻始終無法執行「突破買進」的原因。
一旦買在錯誤的價位而套牢,就會出現急於解套的壓力心理,導致一解套就賣出,結果往往賣在股價剛剛開始轉強的位置。本意是投資,行爲卻都在等待解套而已,一個大好的多頭市場,就在「賺一點點、等解套」之中反覆度過。
假如股價是在解套之後,才突破頸線創下新高,大家也不是不懂得在突破頸線時買進,只是多半不願意接受正確買點竟比自己解套價位還高的事實,寧可等待股價下一次回檔,又變回了買低的心理。所以說穿了,都是人性,而不是技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