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壓制紅鏈 臺廠轉單來了 全年經濟成長率可保3

經濟部長郭智輝。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對等關稅緩衝期將屆滿,經濟部長郭智輝昨(25)日表示,臺美談判朝好的方向進行,目前來看,美國將壓制紅色供應鏈,反而有利臺灣半導體、資安、AI等三產業,訂單可轉向臺灣。他認爲今年經濟成長率仍可「保3」。

郭智輝指出,因美國對中國大陸課予較高關稅,大陸產品可能外溢到臺灣,一是繞道洗產地、二是產品直接走私來臺,必須防止走私,否則會對臺灣生活造成影響。

郭智輝談話重點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邀請國發會、經濟部、中央銀行、農業部專案報告「國應國際經貿情勢變化,如何協助我國產業面對臺幣匯率及國際能源價格遽變」。立委張嘉郡、賴瑞隆皆關注臺美談判進度及影響。

郭智輝表示,臺美談判還在進行中,希望是「朝好的方向」、「看起來也有這個氛圍」。像是美國關切洗產地問題,臺灣方面做了許多努力。

他並表示,美國將「懲罰」、「壓制」紅色供應鏈,非紅供應鏈需求增加,臺廠反而會受惠。

立委關切今年下半年景氣,郭智輝迴應,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仍可保3%,半導體景氣不錯,但傳產持續受到大陸產能過剩衝擊。

新臺幣匯率昨日勁升1.45角,收29.391元。多位朝野立委關切新臺幣升值,導致很多企業不敢接單,關注經濟部如何協助產業。

郭智輝指出,經濟部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匯率與成本變化,主要從四大面向着手。首先是強化產品品質,協助中小企業建立核心技術與品牌價值,是提升出口抗風險能力的關鍵。

第二,將降低生產與原物料成本,透過節能服務產業(ESCO)輔導機制,藉以協助企業設備汰舊換新以節能減碳,並且透過經濟部主導的統購制度降低原料成本,爲企業省下3%至5%開支。

第三是拓展國際市場,鼓勵大型或中型企業採用國產設備,帶動中小企業加入國際供應鏈,特別在半導體、AI與資通訊產品方面,抓住全球市場機會。

第四是強化智慧製造與人力資源,目前已建立53條AI示範產線,年底前將擴增至100條,並將導入科技大學推動服務業智慧轉型,每年可訓練在職人員2.5萬人、應屆畢業生2.5萬人,總計5萬人投入智慧產業環境,同時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