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臺關乎區域格局 川普不會讓

陸委會委託政大國關中心21日舉辦「美中競爭下的中國大陸情勢與兩岸關係」國際研討會,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漢密爾頓中心戰略與治國學教授Walter Russell Mead(右起)、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政大副校長陳樹衡、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主席Peter Mattis、中研院院士吳玉山、陸委會副主委樑文傑、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信賢於開幕式合影。(杜宜諳攝)

「川習會」在即,各界關注臺灣議題是否擺上檯面。美國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21日指出,美國總統川普行事作風難以捉摸,但他絕不會做出削弱美國地位的讓步。米德也預測,美中領袖屆時將重申各自立場,中方會運用所有手段,試圖迫使川普作出重大讓步,而川普也勢必抵抗這些壓力。

「美中競爭下的中國大陸情勢與兩岸關係」國際研討會21日在臺北舉行。米德以「川普時代的中美關係」爲題演講時指出,川普的部分外交風格,永遠是維持戲劇性,希望自己躍升政治焦點。

有與會者在問答環節,提及「臺灣問題將是川習會的首要議題之一」,憂心美中元首會晤後的國際局勢走向。對此,米德非常信任川普的「權力嗅覺」,不認爲他會做出那種、在他看來會「削弱自己或美國」地位的讓步。

米德還提到,臺灣問題並不只是晶片,更廣義地說,如果中國能對臺灣成功實施統治,整個地區的格局將被徹底改寫,那將是一個轉折性時刻。像韓國、菲律賓、日本等國,屆時恐不得不調整自身立場,以維持自身經貿發展,米德認爲,「我看不出川普會願意做出如此史詩級的讓步」。

他也坦言,川普非常討厭被盟友剝削,這也是爲何他認爲,以色列比大多數北約盟友來得更好,因爲以國在國防上花費更多。反觀在亞洲,日本忽視自身國防,甚至在美國的安全盾牌下,與中國保持經濟合作。米德言下之意是,川普認爲,亞洲各國需爲自身的國防,負起更多的責任。

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復國在場邊告訴本報,川普的言論經常改變,但川普曾透露習近平告訴他,只要川普在任期間,中國不會攻臺。他認爲,川習會在即、川普2026將訪問中國,且川普也一直強調他跟習關係很好,在這種大默契下,兩岸應該不會兵戎相見。

劉復國也指出,從大陸的角度來看,他們有自己的戰略盤算。目前最急迫的不是臺海問題,中美之間現在最緊急的是貿易、科技問題,以及即將談判的稀土問題。

至於川普21日受訪時提到,他估算中國不會在2027年犯臺。爲此,美國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主席、前中央情報局(CIA)分析師孟沛德(Peter Mattis)21日解讀,習近平指示解放軍應做好戰鬥準備,確保到2027年具備對臺灣發動全面入侵的能力。這並非進攻的命令或入侵的決定,只是解放軍的下一階段目標。

此外,孟沛德也強調,中共採取對抗或鬥爭態度,而非競賽,競賽有規則、有分數、有裁判,但美中之間的對抗,更像一場「街頭鬥毆」。他直言,臺灣在重建國防方面進展緩慢,從義務役到志願役的轉型「胎死腹中」,削弱了軍隊,臺灣對於更加理解中共及解放軍,也沒有足夠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