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臺海議題 美不會實質退讓

學者認爲,若連烏克蘭目前都無法無償獲得美國軍援,「對臺軍援遭停也是遲早的事」。圖爲愛國者3型飛彈車升起發射架戒備。(本報資料照片)

外傳爲推動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貿易協議與可能的高峰會,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夏天拒絕批准總額逾4億美元(新臺幣約121.2億元)的對臺軍事援助;對於川習會是否影響臺美關係,學者不認爲美國會對臺海議題上有實質的退讓,且若連烏克蘭目前都無法無償獲得美國軍援,「對臺軍援遭停也是遲早的事」。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長李大中指出,川普與習近平通話,確實有可能會談到臺灣問題,不過在電話中可能只會淺淺帶過,如果要更深入的溝通,可能還是會等到川習會,美國對於中國有許多需求,如果中方最後真的讓步,確實有可能在「用詞」上面讓步,這也是中方一直想要的,但不認爲美國會對臺海議題上有實質的退讓。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陳奕帆認爲,川普喊停對臺軍售考量有二,首先是川普認爲臺灣很有錢,不需要美國對臺軍援;其次是川普尚未與習近平見面或訪問中國大陸,若宣佈對臺軍售會打亂川習會步調,因此暫緩對臺軍援、軍售。

他指出,不過臺灣長期視對臺軍售爲美國對我國的政治承諾,若因川習會受影響,將動搖我國民衆對美國的信心,連帶也懷疑賴清德處理對美關係的能力。

國防安全研究院委任副研究員揭仲認爲,即便沒有川習會,美國停止對臺軍援也一定會發生,因爲川普早在競選期間就對前總統拜登的對外援助很不以爲然,尤其川普更認爲臺灣從美國賺了不少錢,「臺灣很有錢」,雖然這是誤解,但華府菁英圈普遍認爲「臺灣明明有錢,以往在國防支出上,卻顯得好像不太情願」。

他說,在這樣心態下,美方一定會質疑爲什麼還需要援助臺灣,再加上陷入戰火的烏克蘭,美國的軍事援助也已非無償,而是由北約盟國對美軍購再轉手給烏克蘭。所以即便沒有川習會的因素,隨着川普團隊逐步掌握國防部業務,「對臺軍援被停也是遲早的事」,甚至擔憂未來臺北政治、軍事交流所花費的錢,也可能從美國花錢改成我國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