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大櫃運價1個月跌去六成 歐美集運運價不及去年同期一半

集運北美航線運價在連續下跌四周後,出現小幅反彈。7月11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基本港市場運價爲2194美元/FEU(40英尺標準箱,即大櫃),較上期上漲5.0%。而對比6月6日的峰值,美西航線海運費仍跌去六成。

上海航運交易所表示,“關稅戰”近期再次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美國總統特朗普延長所謂“對等關稅”的暫緩期,將實施時間推遲至8月1日。此外,美國對多個國家設定了新的關稅稅率,並宣佈將對銅徵收高達50%的行業關稅。關稅政策的持續反覆,將繼續對集運市場造成較大影響。

美線旺季運價整體反常下跌

在英國航運諮詢機構德路里看來,雖然關稅暫緩期延長,爲貿易談判爭取更多時間,緩解了短期壓力,但有限的備貨時間可能會限制7月份的貨運量。繼5月份因關稅降低出現需求反彈後,當前需求正在減弱,而跨太平洋航線的運力過剩正推動運價下行。爲穩定運價,船公司正在削減運力,預計8月停航量將增長25%,與此同時亞洲至美國的服務也在縮減。

市場趨勢仍與中美貿易情況緊密相關。7月14日,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新聞發佈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上半年,我國對美國進出口總值2.08萬億元,同比下降9.3%。受所謂“對等關稅”影響,中美貿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長轉爲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達到了20.8%。

隨着日內瓦、倫敦經貿會談取得積極進展,6月份進出口值有所回升,同比降幅也明顯收窄。王令浚稱,據瞭解,目前中美雙方團隊正在加緊落實倫敦框架有關成果。

從美國港口官方發佈的數據來看,洛杉磯港在6月份創紀錄的進口量較5月環比增長了32%。海運貨物的增長被港口高管形容爲關稅的“拉鋸戰效應”,託運人競相趕在特朗普徵收關稅之前“補貨”,並預計8月份的吞吐量會下降。

7月正值傳統海運旺季,市場報價卻一度逼近成本價。7月9日,馬士基美西線上報價跌破2000美元/FEU防線,市場需求疲軟導致部分非聯盟小船出現虧損。有消息稱,一些美線市場新“玩家”報價已下探至1400美元/FEU左右。

7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相關船公司進一步瞭解情況,對方表示,目前市場有些小貨代在亂放低價,真實價格未必與市場傳聞一致。

有貨代指出,1700美元是多數海運聯盟在美西線的成本價,6月初調回美國的加班船與新增航線船舶已開始回到歐線。

事實上,運去哪方面向記者表示,近期美西航線報價維持在1700美元/FEU至1800美元/FEU,沒有明顯變化,處於正常水平,客戶的出貨態度保持平穩狀態。

記者查閱了去年7月的美線運價情況,上海航運交易所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7月12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基本港市場運價爲7654美元/FEU,是今年同期運價的3.5倍。

爲何美線旺季不旺?運去哪航管人士表示,今年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賣家出貨節奏有所打亂,此前一波出貨高峰推動旺季提前。

歐線運價階段性見頂

展望下半年,馬士基認爲,關稅政策轉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共同影響並塑造了當前國際貿易格局。亞洲主要出口航線的集裝箱貨量保持穩定,但鑑於中美關稅暫停緩衝期可能在8月結束,許多客戶正在重新評估出貨時間,這使得第三季度的海運市場更爲複雜。

地緣政治方面,觀察到中東地區當地局勢出現緩和跡象,馬士基在短暫停航後已恢復海法港的船舶靠港及貨物接收服務,另外阿什杜德港運營保持穩定,霍爾木茲海峽持續通航順暢。

但紅海地區地緣政治風險正在加劇。日前,也門胡塞武裝先後擊沉兩艘駛向以色列的貨輪,引發國際社會對地區局勢的擔憂,7月13日,新一輪加沙地帶停火談判正在進行,目前仍存分歧。受此影響,近期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價格出現震盪,7月15日,EC遠月合約大幅走高,漲幅達16%。

現貨運價上,上海航運交易所7月11日發佈的週報顯示,歐洲經濟復甦較爲穩定,但歐美關稅談判仍未有明確結果,上海港出口至歐洲及地中海基本港市場運價分別較上期(7月4日)下跌0.1%和7.0%。

後期,馬士基上海至鹿特丹第30周開艙大櫃報價從3000美元升至3110美元,其餘船司7月下旬運價基本持平,OA聯盟、PA聯盟均值分別爲3500美元/FEU、3300美元/FEU,地中海航運的報價調降至3440美元/FEU。運去哪分析稱,目前歐洲航線到月底前基本滿艙,接貨情況良好,陽明運價微降但艙位已訂至7月底。

另外,地中海航線供需基本面弱於歐洲航線,即期市場訂艙價格持續下跌,原因是之前支援美國航線的船隻陸續回調地中海,導致運力充足,運價下行。

與美線關稅搶運透支下半年貨量的邏輯不同,歐洲市場運價的止漲回落源於運力投入增加,而現貨整體裝載率較好,主要由長協貨物支撐。

不過,相比之下,歐洲航線市場運價依舊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以上海港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爲例,2024年、2025年7月中旬歐洲航線價格分別爲5051美元/TEU與2099美元/TEU。那麼,歐線旺季還會來嗎?

7月14日,王令浚在新聞發佈會中介紹中歐貿易的相關情況時稱,中歐互爲第一大消費品進口來源地,今年上半年,我國自歐盟進口的醫療保健品、箱包、首飾等佔比超6成,我國對歐盟出口的紡織服裝、家用電器、筆記本電腦也實現了較快增長。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12日宣佈,將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進口的商品徵收30%關稅。這必然會對貿易流向形成新的干擾,中歐之間的合作意願正在加強。

市場普遍認爲,亞歐航線現貨運價預計未來幾周將再次上漲。海航期貨航運分析師在最新週報中指出,截至7月11日數據,萊茵河水位下降等因素影響駁船運營效率,駁船在安特衛普港的等待時間長達90小時,疊加罷工預期升溫,歐洲核心港口船舶擁堵情況加劇,或推動後期歐線運價反彈。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