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甩賣的中產超市 成了摳門人的快樂老家

每晚甩賣的中產超市,成了摳門人的快樂老家。(達志影像)

據《Vista看天下》報導,最能理解灰姑娘的人,一定不是童話裡的王子,而是當代打工人。灰姑娘要趕在凌晨12點之前離開舞會,從華麗女郎變回灰撲撲的樣子;而爲了生活精打細算的打工人們,則需要卡在晚上八點之後走進生鮮超市,從看啥都嫌貴的摳搜人,華麗變身「從這兒到這兒全部拿下」的痛快掃貨俠。

最近「20點後的窮鬼超市」上了微博熱搜,大家一邊搶購一邊拿手機記錄,拍下自己滿購物筐的「戰利品」;在社交媒體上心滿意足地感嘆「晚上的盒馬/永輝/沃爾瑪簡直就是窮鬼天堂!」

因爲超市的熟食、涼菜、果蔬、麪包等短保食品,一般都會在打烊前打折甩賣,而其中又以盒馬、永輝、沃爾瑪等大型連鎖商超的折扣最爲誘人。

根本無法學習老一輩六點早早起牀,趕在上班前去超市買個新鮮水靈的打工人們,找到了更經濟實惠且無痛的過日子教程——下班以後趕晚集、撿便宜。

最近,社交媒體上開始流行的挑戰活動是「100塊(人民幣,下同)能在九點後的超市買到什麼好東西」、「100塊在晚八點後的北京有多值錢」;有晚間折扣的超市已經成爲了摳搜打工人的快樂老家,不僅提供購物功能,還順帶點娛樂價值。

「專門撿超市的打折食品買」,聽上去好像有點慘兮兮;讓人眼前浮現的畫面可能是已經打蔫的菜葉子、表皮皺巴的蘋果和被人挑剩下的邊角料生肉排。

但只要點進網友們的購物分享帖,就會發現屬實多慮了,大饞丫頭、大饞小子們,虧待什麼都不會虧待自己的嘴;丟進購物筐的,就沒有一樣是不香噴噴不誘人的。

被抄底拿下的美食裡,最高頻出現的是壽司、三文魚(鮭魚)、奧爾良烤雞。他們的共性是都很好吃,都不屬於普通家庭的日常食譜,比較洋氣但性價比並不高。一般出現在打工人出租屋的飯桌上時意味着當天想要犒勞犒勞自己,算是當代牛馬們外賣之外的丰容餐。

比烤雞更誘人的是貼着橙黃色減價標籤的烤雞,尤其是當晚上加完班飢腸轆轆地走進超市,得有多麼堅強可怕的意志力才能不把9.9一整隻的烤雞帶回家?

另外,烘焙甜品也是晚點折扣裡的熱門選手。30塊一盒的瑞士捲可以不吃,但打了六折就必須拿下了。

降價到個位數的司康、麻薯、紅豆包,物價親切地像回到了十年前的小縣城蛋糕房,「這塊麪包小時候抱過我」,幾塊錢就能順手解決第二天的早餐。

刻板印象裡,超市打折的水果一般賣相都不太好,往往是從正價售賣的水果裡被挑出來的、果徑小的、有疤痕的、看着不水靈的,單獨在貨架邊上擺成一堆。

但是現在生鮮超市裡的晚間折扣相當一視同仁。

取代香蕉蘋果梨一類「果縮力」較強的常見水果,盒裝果切和各種漿果佔據了貨架的絕大部分空間,這些品類更加不易儲存,過夜即變質,所以一到晚上,它們就會被全部貼上打折價籤甩賣。

根據網友們的經驗分享,運氣好的情況下不僅能買到五折三折的果切,還有買一送一的榴蓮,耐下性子多逛兩圈還可能繼續降價,更有大膽闖蕩人兒直接開口向售貨員要優惠;現實生活中的「活了二十幾年才知道的生活小妙招」,原來是超市也可以砍價。

在超市撿折扣本來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把盒馬、永輝、沃爾瑪當「窮鬼天堂」的年輕人和老一輩的明顯區別在於:從前大家最喜歡買的打折雞蛋、蔬菜、鮮肉,已經不是這屆打工人丟進購物車的主流。

品類豐富的熟食、涼拌菜、盒飯成了購買首選,方便省事是大家上了一天班以後排在最高優先級的需求。

當然,肯定有人要說這也沒多划算,論便宜量大不如東北老式盒飯。

畢竟是定位中高端的大型連鎖商超,折扣再低可能也比不了老街坊們常去的菜市場。五折的三文魚也是三文魚,還能真成白菜價?

所以徜徉在「窮鬼天堂」的打工人想要的不僅是便宜,更重要的是覺得自己撿到便宜的快感。

無需練就貨比三家、察言觀色、並在砍價拉鋸戰中拿捏攤主心理的生活智慧,只要在正確的時間推上購物車,獲得的全是「我可真會過日子」的正反饋。

不管是在線下薅到實體羊毛的快樂、恰巧撿到緊俏貨的幸運,甚至是一大幫陌生人拼手速的緊張刺激,都是「窮鬼天堂」提供的附加值。

其實最需要這種「窮鬼天堂」的還真不是掃貨消費者們,而是盒馬、永輝、沃爾瑪們自己。

食品安全問題是超市經營最怕出現的情況,尤其對於這些知名連鎖品牌來說,任何一家門店、一處供應商、一個轉運環節出現差錯,都可能成爲嚴重影響商譽的新聞事件。

上個月盒馬剛剛接連「翻車」,先是在山東被檢出無抗雞蛋裡獸藥含量超標,接着又是南京門店的奇異果膨大劑超標,許多奔着大型連鎖的招牌就圖個品質安心的消費者頓感「天塌了」。

而這種食品成分問題畢竟還不是普通消費者能察覺到的,但新鮮與否能夠與大家的消費體驗直接關聯。

對於現在這批sku裡生鮮、熟食佔比相當大的超市來說,「讓顧客吃到不新鮮/變質的食品」代表最基礎的一道安全防線垮塌。

所以各大品牌紛紛在櫃檯打出了「不賣隔夜菜」、「現制面點當日出清」、「散裝熟食不售隔夜」的宣傳標語,盒馬還推出了代表性的「日日鮮」系列;但貨品的供求總不可能控制地分毫不差,當天賣不掉的就要造成浪費。

這在20年曾引發過爭議,當時大家在討論這些超市對「新鮮」的極致追求是否也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浪費。

隨後21年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提出規定:「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

「窮鬼天堂」的打折盛況,就是超市「出清標準」反映在消費者面前的一部分,也超市在庫存壓力、成本損耗和控制浪費之間找到的平衡。

各超市制定「出清標準」的具體細則存在差異,比如根據永輝超市官網的新聞報道:

永輝超市的日清操作標準主要針對水果、蔬菜、肉禽、水產四大生鮮品類,分爲庫存日清、檯面商品庫存日清、檯面商品庫存挑選日清三種出清程度;草莓等易損品就實行「檯面日清」,當日經營結束前未售出的需按標準領用或報損處理。

臨期商品則根據保質期長短執行不同下架規則,保質期超30天的提前7天撤離,保質期小於30天的提前3天撤離,短保商品提前1天撤櫃。

再來看看永輝學習的樣本——胖東來的生鮮運營標準顯示,酸菜魚、水煮魚一類的加工成品,每天13:00~13:30更換8折標價籤,15:00~15:30更換6折標價籤,17:00~17:30未銷售完的商品報損下架;未加工的水產則根據具體品類另外設有不同的出清時間和頻率。

另外,開始推行「折扣化」戰略的品牌還要比其他超市的出清流程多出一站,永輝有「正品折扣店」,盒馬、叮咚買菜則有自己的奧萊店,普通門店滯銷的果蔬、熟食、烘焙會部分運往生鮮奧萊。

根據網友的記錄,盒馬正價店賣19.9元一盒的小番茄拼盤,奧萊只賣4.9,巨折直接砍到腳脖子;奧萊還處理不掉的商品,就只能報損銷燬。

一口壽司在吃進嘴裡之前,冗長且複雜的供應鏈對普通大衆而言是不可見的,我們吃進嘴裡也並不能感受到它凝結着什麼經營管理規範;但是貼上了打折價籤的壽司就不一樣了。

消費者的價格敏感不僅是會被低價刺激出更強烈的消費意願,或許還敏感在,我們總能從商品的定價及變動中解讀出許多關於商家的信息。

有誠意的出清折扣,是超市可以給消費者最鮮明的表態,最容易能讓大家感知到他們有在爲「注重食品安全」做出實際行動。所以設置出「窮鬼」友好的兩個小時,是這屆零售商想要在生鮮市場站穩腳跟的剛需。

「窮鬼天堂」也並不是大商超們的創新發明,而是品牌向各種生鮮零售「抄」來的作業:個體經營的小小果切店、麪包房,老闆們也會出於樸素的「不能糟蹋糧食」的理念,在打烊前以儘量便宜的價格清清貨;有網友說自己會對這樣的店家更有好感,因爲折價處理臨期的舉措能讓人感受到老闆在認真且珍惜地對待食物,吃着也覺得更放心。

業態比較傳統的超市、便利店也早就有晚間折扣,無非是沒有明確的時間流程、打折品類也不多,且優惠情況門店差異較大;所以網上都沒有太多這方面的撿漏教程,屬於要靠自己探索的隱藏驚喜。

新鮮的互聯網玩法裡,風靡海外的「剩菜盲盒」已經在國內落地,催生出了好幾款「搶剩菜」小程序APP,打工人們花十幾塊錢就能在小程序上買到品牌的壽司、麪包,下班後喜滋滋地從門店提回家。

另外,臨期零食特賣店也在最近幾年裡迅速崛起,開遍了步行街和商場B1,根據@天下網商報道,以尾貨生意發家的好特賣,20年纔開出第一家門店,現在已經達到了年營收40億。

艾媒數據顯示,2022年臨期食品行業加速發展,市場規模達337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臨期食品市場規模將達401億元。

既不想虧待自己的嘴,又得捂緊點錢包的打工人,把「食品出清」從無奈之舉捧成了一筆大生意。

年少無知時嘲笑排隊領雞蛋的大爺大媽,不理解父母何必爲了一根更便宜的蔥而繞路500米,現在卻願意記住各大商超不同生鮮櫃檯的出清時間,因爲在水泄不通的人潮裡搶到一盒六折菠蘿蜜高興整晚——

大家不僅接受了老一輩的消費理念,還把它改造出了新版本。於是超市獲得了更高的貨物週轉率、更安全可靠的企業形象;打工人們獲得了九塊九的烤雞、六折的菠蘿蜜;「窮鬼天堂」的「窮鬼」的假的,但快樂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