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跑步超痛苦?他靠3撇步 輕鬆跑完10K

原PO分享跑步不痛苦、不累的秘訣,引起網友熱議。(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爲維持健康,每週最好運動150分鐘以上,但很多人覺得跑步很累又喘,堅持不下去。一名網友近日分享,自己從跑5K就痛苦,到如今能輕鬆跑10K的方法,包括不要跑太快、選擇在晚上跑步,以及以時間爲目標,而非距離。

這名男網友在Dcard表示,他認爲以前會覺得跑步困難,是因爲臺灣學校體育課大多爲短跑,體適能測驗也只要求跑1.6K,從小就養成「只要跑超過這個距離就會覺得很久、很累」的印象,相較之下,日本則較鼓勵長距離跑步。

此外,以前跑步爲了成績常被要求全力衝刺,但長跑應該從「輕鬆跑」開始,跑完還能講話、不會太喘纔是理想狀態。而且以前體育課常在大太陽下進行,讓學生在非常不舒服的環境下全力衝刺,導致跑步成爲「又累、又熱、又痛苦」的經驗,留下不好印象。

因此,原PO分享了三個改善方法,推薦給想開始跑步、鍛鍊有氧體能或減重的人:

儘量選擇晚上,或陰涼、有風、有冷氣的地點。

用舒服、不會喘的速度跑步,讓心率穩定,跑完也不會氣喘吁吁。

跑步以距離爲目標容易有「衝完就結束」的心理,會不自覺加快速度,反而更累;相反地,設定今天跑30分鐘,可以用輕鬆步調完成,維持節奏與心情。

貼文一出後引發許多網友熱烈討論,紛紛留言「我連跑500公尺都覺得痛苦」、「好希望我也能長跑,每次跑5分鐘就開始喘」、「兩年前跑5K快往生,今年已能在1:56完賽半馬」、「講得很好,初學者應該先建立習慣」、「跑步真的會上癮,現在一天沒跑就渾身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