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慢跑也要暖身 中醫師授健康3撇步

醫師指出,超慢跑對身體負擔極低,特別適合中高齡長輩、膝蓋或關節敏感或沒有運動習慣者。圖爲長者超慢跑示意圖。(國健署提供/李念庭臺北傳真)

近年大衆風靡「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身體負擔極低、人人都能進行,特別適合沒有運動習慣、中高齡長輩、膝蓋或關節敏感者。醫師指出,超慢跑有助保護肌肉關節、促進心血管健康、改善認知功能,但要循序漸進,可以先從每天5分鐘開始,漸漸增加時數到15分鐘、甚至一小時,步伐速度也可從每分鐘120步,慢慢增加至180步,切記超慢跑前要先暖身,避免運動傷害。

瑞隆馬光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鍾典育說明,超慢跑強調前腳掌先着地,每分鐘維持120至180的步伐頻率,能降低以往跑步對膝蓋與關節的衝擊力。一項爲期12周研究指出,超慢跑可以保護肌肉關節、訓練核心,參與者膝蓋疼痛減少20%、活動度提升15%,腿部肌肉與穩定脊椎的肌肉耐力也提升。

此外,超慢跑可促進心血管健康、改善三高慢性病,參與者的空腹血糖、低密度膽固醇、發炎指數CPR都有所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減少,有助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同時能提升腦部額葉功能、增加海馬體體積,進而改善腦部認知功能、增強記憶能力。國外研究顯示,每週慢跑1至2.5小時,可延長男性壽命6.2年、女性5.6年。

然而,超慢跑新手有3大常犯錯誤。鍾典育指出,一是「步幅太大」,可能增加膝蓋腰部負擔,應保持小步幅,腳尖稍微在膝下落地;二是「速度太快」,易造成心臟過快、疲勞,應以能微笑且呼吸順暢爲基準;三是「腳跟着地或過度用力踩地」,衝擊力大,易造成腳踝、腳掌、膝蓋疼痛,應以前腳掌或全腳掌輕柔着地。

鍾典育提醒,任何運動都應循序漸進,根據自身狀況,可以先從每天5分鐘開始,漸漸增加時數到15分鐘、甚至1小時。步伐速度也可從每分鐘120步,慢慢增加至180步。切記超慢跑前要先暖身,跑完也要記得收操、伸展緊繃肌肉。若中途有任何不適,切勿勉強自己,應儘快詢問專業醫師建議。

鍾典育建議,平時可透過按摩3穴位,來保養膝蓋、舒緩關節疼痛或提升運動表現。首先是「足三裡穴」,位於膝蓋下方四橫指、脛骨旁開約一橫指處,可改善氣血循環、強壯下肢、減輕膝蓋痠痛。

另「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膝蓋骨內上緣往上約三橫指寬,肌肉豐厚處,可活血化瘀,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可舒筋活絡、緩解腿部與腳踝僵硬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