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塑膠…1周恐吞1張信用卡!醫推吃優格、泡菜:益生菌幫你排出

張家銘醫師舉出6款食物能有效幫助人體排出塑膠微粒。示意圖/ingimage

生活中許多日常用品皆可能釋出塑膠微粒,根據研究,平均一人一週吞下的塑膠重量恰好等同於一張信用卡,生活中的塑膠微粒不知不覺進入身體,進而危害到健康,已成人類的隱憂。基因醫師張家銘近日在臉書對此提出看法,認爲與其焦慮該如何避開,不如想辦法幫助身體把它排出去。他舉出6款食物能有效幫助人體排出這些有害的塑膠微粒,供民衆參考。

醫師表示,在生活中容易取得的食物,包括優格、克菲爾(Kefir)、泡菜、韓式發酵食品、味噌、納豆等日式發酵食品,可獲取像是「塑膠獵人」一般的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常簡稱爲LP菌,DT66),及植物乳桿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DT88)。除此之外,也能從有這兩種菌株的保健食品中補充,讓腸道自動成爲身體的「塑膠終結者」。

張家銘解釋,要能讓身體自動排出塑膠微粒的關鍵在於腸道里的益生菌,腸道益生菌一直以來都是保持健康的重要角色,包括能調節免疫、減少發炎、改善腸道功能,甚至影響心理健康;最新科學還發現,特定的益生菌能吸附微塑膠,幫助人體排出。

而像是「塑膠獵人」一般的副乾酪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是科學家在784種益生菌中,發現能吸附微塑膠的益生菌種,它能將微塑膠聚集成較大的顆粒,使其更容易隨糞便排出。

張家銘建議,除了多多攝取以上食物,若在飲食中加入更多膳食纖維,如全穀類及蔬果,能搭配益生菌加速排出塑膠微粒;若每天喝足夠的水,也能促進腸道運作,避免塑膠累積。

除了以食物作爲人體「排塑」的最後一道防線,張家銘也呼籲民衆真正從生活中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包括在食物容器的選擇上,舍塑膠、改用玻璃或不鏽鋼容器,若需微波,也請勿直接加熱塑膠餐盒。在飲水上,少喝瓶裝水,改用過濾水或玻璃瓶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