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區:深耕鋰電賽道,精築政務服務

眉山市彭山區以全鏈條、全週期、全要素服務爲核心,聚焦鋰電產業生態建設,創新“產業生態+政務服務”新模式,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4年,全區鋰電產業產值增速60%,佔全市鋰電產業總產值的45%,成功入選“全國鋰電材料產業發展潛力十強縣”,其改革經驗更在全省政務服務工作現場會上作典型交流,引發廣泛關注。

創新鏈式服務,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

彭山區圍繞“鋰”產業鏈上中下游的供需關係和涉企需求,推出“基礎+增值”雙維度清單體系,梳理項目服務、人才引進、科創服務等10個領域72項政務服務事項,疊加政策匹配、知識產權導航等17項特色增值服務。通過整合資源,打造“產業服務綜合體”,設立“產業服務專窗”,爲企業提供政策申報“一鍵直達”、融資對接“一鏈匹配”、技術轉化“一攬子方案”等便捷服務,實現“園區事園區辦、企業辦事不出園”。

同時,該區創新“三級管家制”,由區級領導包聯重點企業、企業專員對接產業鏈、“紅色代辦員”服務小微企業,形成“問題收集—分級處置—督辦反饋”閉環機制,並通過“服務效能指數”動態評估企業滿意度,推動政務服務從“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轉型。

優化全生命週期服務,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針對項目審批環節多、週期長等痛點,彭山區深化流程再造,建立“並聯審批+容缺受理”工作機制,推行“標準化清單+限時辦結”制度。改革後,項目開工前審批環節精簡60%、材料減免30%、整體時限壓縮40%以上,助力杉杉科技(一期)等5個重點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此外,該區創新“分區、分段、聯合、模擬”四項驗收法,打破傳統驗收壁壘,並實施“掛圖作戰+打表推進”機制,明確每月竣工投產1個製造業項目的硬目標,實現杉杉(一期)等5個項目“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強化項目投資掛牌督辦,對開工時間、資金到位等關鍵指標實行紅黃藍三色預警,推動項目高質量按期完成。

強化要素保障融合服務,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爲降低企業綜合成本,彭山區推出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件事”改革,大力推廣“一證辦電”,壓縮報裝時限,並全面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優化配套設施建設。全面升級改造天府通辦彭山分站點,率先引入DeepSeek-R1大模型賦能數字政務,上線“政策計算器”“智能導辦數字人”等數字化服務場景,爲涉企業務的在線協同聯動、集成辦理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與技術保障。

在科技創新領域,該區構建政產學研用促成果轉化機制,實施高水平科研院校“雙走”行動,推動杉杉科技與成都理工大學共建“鋰資源與鋰電產業學院”,吸引57名碩博人才落戶創業。通過“成都研發+彭山轉化”模式,2024年全區研發經費投入增速達129.3%,居全市首位,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顯著提升。

下一步,眉山市彭山區將持續深化“產業生態+政務服務”融合創新,加速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樣板。(肖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