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詞 |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 security management measures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

爲了規範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活動,保護個人信息權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近日聯合發佈《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China has made public a set of security management measures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iming to standardize the use of the technology and protect individuals'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s. Jointly released by the Cyberspace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the measures will go into effect on June 1, 2025.

【知識點】

人臉識別技術,是指以人臉信息作爲識別個體身份的個體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因其高效便捷而被廣泛使用,並迅速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人臉識別技術在便利人們生活的同時,被濫用的趨勢愈發嚴重,引發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也日益凸顯。尤其是在“刷臉”過程中,個人用戶的面部細節和生物特徵信息等被採集並儲存。一方面,部分企業、行業機構在未經用戶明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收集、使用用戶的人臉信息,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引發社會關注和擔憂。另一方面,一旦存儲人臉信息的數據庫遭到黑客攻擊或者被內部人員非法盜取,大量用戶的人臉信息將面臨泄露的危險。人臉信息泄露可能會導致用戶遭遇詐騙、身份被盜用等嚴重後果。《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積極迴應了社會關切,有利於推動人臉識別技術濫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辦法》規定,實現相同目的或者達到同等業務要求,存在其他非人臉識別技術方式的,不得將人臉識別技術作爲唯一驗證方式。基於個人同意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人臉信息的,應當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或者取得個人單獨同意外,人臉信息應當存儲於人臉識別設備內,不得通過互聯網對外傳輸。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辦理業務、提升服務質量等爲由,誤導、欺詐、脅迫個人接受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個人身份。在公共場所安裝人臉識別設備,應當爲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依法合理確定人臉信息採集區域,並設置顯著提示標識。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系統應當採取數據加密、安全審計、訪問控制、授權管理、入侵檢測和防禦等措施保護人臉信息安全。

【重要講話】

要依法嚴厲打擊網絡黑客、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爲,切斷網絡犯罪利益鏈條,持續形成高壓態勢,維護人民羣衆合法權益。

China will fiercely crack down on criminal offenses including hacking, telecom fraud, and violation of citizens' privacy, in order to disable profit chain of cyber crimes, keep tough stance and safeguard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2018年4月21日,習近平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

【相關詞彙】

身份驗證

identity verification

個人信息保護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工作室(本文於“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首發)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