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情報法案新條文 評估與臺分享烏克蘭戰術軍備經驗
美國參議院情報法案新增條文,要求評估是否應與臺灣分享烏克蘭戰爭經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參議院情報法案新增條文,要求評估是否應與臺灣分享烏克蘭戰爭經驗。前官員認爲這涵蓋情報、彈藥、指揮與控制等面向;另有專家提醒,法案文字仍可能調整,且美方對臺灣遭滲透的情況有疑慮,在資訊共享上較爲保留。
美國聯邦參議院「2026財年情報授權法案」新增條文,要求烏克蘭經驗工作小組(Ukraine LessonsLearned Working Group)「評估應與臺灣分享哪些經驗教訓,以協助臺灣的採購決策與能力發展」。
烏克蘭經驗工作小組於2024年由國家情報總監與國防部依法成立,任務是彙整並分享美國情報界從烏克蘭衝突中獲得的戰術與作戰經驗。
前白宮國安會臺灣事務主任樸雄(Marvin Park)今天接受中央社電話訪問時表示,這項條文涵蓋情報、彈藥類別、指揮與控制,以及分散部署等相關面向。
「也就是烏克蘭戰場上發生的哪些事對臺灣有用,這樣臺灣纔可以在採購武器的種類與數量上做出更恰當的選擇。」
樸雄指出,這是烏克蘭經驗工作小組首次受到法規要求,必須研究並審查是否應向臺灣提供相關資訊,具有較強的指令性。過去的做法較爲分散,通常以口頭方式告知臺灣應汲取哪些教訓。
不過,相較於本次新增的文字,樸雄認爲,國會近5年來對臺最具影響力的做法仍是2023年通過的「臺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Act),爲對臺軍售開闢新途徑。
「臺灣增強韌性法案」首次將「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擴及臺灣,授權美國國防部動用現有庫存直接提供臺灣防衛物資與服務,以迴應國會對軍售交付時程過長的疑慮。
前中央情報局(CIA)分析師孟沛德(Peter Mattis)也對法案中出現此一措辭表示正面看法。
孟沛德現任國防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TheJamestown Foundation)主席。他今天透過電子郵件表示,這是美國國會支持臺灣的正面訊號,也反映議員與幕僚對臺灣自主與防衛的關切。
孟沛德指出,就具體條文而言,這並非特別具約束力,行政部門本就可在某些情況下與臺灣分享經驗,且可能已有類似作爲。
整體來看,他說,這項條文顯示一種認知:在重新動員國防工業時,採購與供應鏈的挑戰是國際性問題,必須由志同道合的國家共同合作應對。
華府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Institute)主任鄭哲軒(John Dotson)表示,法案確實點出可能會強化與臺灣的資訊分享。鄭哲軒海軍出身,曾任美國國會授權成立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Commission)幕僚。
但他也提醒,條文本身仍附帶許多疑問。鄭哲軒說,首先它僅是草案中的一行文字,最終版本可能被刪除或修改;其次條文含糊且不具約束力,可能有多種解讀,如果行政部門將注意力放在其他領域,該條文也可能被忽視。
此外,他指出,美國政府內部對臺灣政界與國安體系可能遭受滲透抱有合理憂慮,因此在某些資訊共享議題上會持保留態度。綜合而言,這項法案的措辭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美國法案須經參、衆兩院通過文字一致版本,並由總統簽署,才完成立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