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在地化自救

歐洲逾50%民衆表示可能減少購買美國品牌產品,儘管可口可樂與麥當勞紛打廣告博感情,但行銷專家認爲此類策略毫無意義。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多個大品牌紛紛在海外淡化其美國身分。

精句選粹■Big Brands Play Down Their Americanness Abroad.

川普重回白宮後的對等關稅等政策與美國優先主張,令許多國家反感,當中不少是美國傳統的歐洲親密盟友。當美國形象低落之際,許多美國知名品牌在歐洲市場,努力淡化其美國身分,並強調在地化來降低民衆的厭惡感。

可口可樂與麥當勞等一向是跨國品牌,也是美國文化象徵,但擔心歐洲出現像加拿大等抵制美國貨的浪潮下,正積極強調在地化來減少衝擊。

以可口可樂爲例,夏季以來就在德國市場致力強調其「德國製造」地位,在英國不斷透過廣告,把自己跟當地傳統小店結合起來。

麥當勞也在德國作出相同策略,利用廣告來告訴大家,其在德國僱用逾6萬人,未來幾年將在德國投資30億歐元,強調其在德國提供的餐點,60%食材來自德國,牛肉、牛奶和雞蛋更是100%在地採購。

民衆反感美國 殃及品牌

數十年來,從百事可樂到Levi’s等家喻戶曉品牌,以作爲美國品牌當賣點,跟路易威登(LV)強調其法國血統,和宜家家居(IKEA)強調其北歐情調等做法一樣。但隨着美國形象滑落,過去到處吃香的美國品牌也開始尋找自救方法。

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6月公佈調查顯示,法國、德國和瑞典等對美反感的民衆比率,分別高達59%、66%和79%。即使像波蘭等仍有逾半民衆對美國持正面看法,但正面比率也較去年下跌。

民調機構YouGov在4月底與5月初之間調查發現,德國、瑞士、奧地利、法國和義大利等,逾半民衆表示未來可能減少購買美國品牌的產品。

特斯拉是美國品牌在歐洲裡遭遇最極端例子。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因爲大力支持川普競選,選後用力執行川普政策和強力支持其政治主張,結果惹毛歐洲人,導致特斯拉今年來在歐洲業績一落千丈。

怕成爲下一個特斯拉

美企都擔心自己成爲下一個特斯拉。可口可樂夏季在德國的廣告,用力宣傳其在德國銷售的97%飲料都是本地生產,強調可口可樂跟其供應商與合作伙伴,爲德國每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91億歐元。

可口可樂爲慶祝其成立125週年,8月在英國製作六部紀錄片,強化其與大部分英國本土小店家的關係,讓民衆產生一種陪同自己成長的親切感,而不是純粹來自美國的品牌。

美國品牌在歐洲強調其在地化來博感情,儘管可能產生正面的聯想意義,但不少行銷專家認爲強調本土生產的廣告宣傳並非必然有效。

德國獨立品牌策略師弗朗茲(Franz Schmid-Preissler)認爲,強調在地化的廣告基本上是毫無意義。因爲國際性品牌只有一個市場,那就是全世界,其主要資產是誠實、可信賴、原創性、和超然於日常政治紛爭之外。

目前沒有太多證據顯示,全球消費者因不滿美國更獨斷獨行而改變其消費行爲。雖然特斯拉在歐洲被針對,但那是由獨特因素造成。

例如加拿大和丹麥出現杯葛特斯拉行動,是因爲川普想把加國併入美國,和從丹麥手中拿下格陵蘭。

瑞士電子商務平臺Galaxus在6月表示,其資料顯示歐洲人繼續購買美國貨,情況跟去年沒有多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