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裂痕加深 跨大西洋聯盟遭遇信任危機

綜合編譯 王梓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對烏克蘭乃至傳統友好國家發表了一系列“爆炸性”言論,引發了歐洲內部的激烈討論:面對這位越來越顯得不可靠的盟友,歐洲應當如何應對?

在最近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萬斯嚴厲批評了歐洲在所謂“基本價值觀”上的退步。據《紐約時報》報道,萬斯指出,歐洲面臨的最嚴重“威脅”並非來自外部如俄羅斯,而是源自內部,包括言論自由的受限以及移民問題處理不當。路透社描述現場氣氛時提到,聽衆席上沒有掌聲,衆人只是“目瞪口呆地看着萬斯”。這一時刻標誌着歐洲與美國關係的轉折點。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分析稱,當前歐洲正面臨所謂的“特朗普困境”。美國政府對歐洲的尖銳批評顯示出跨大西洋關係正在經歷重新調整。“美國樂見的是更加軟弱的歐盟、政治分裂的德國。”德國《柏林報》觀察到,美國在全球範圍內追求戰略利益,因此重新評估了其對德策略,尤其是對右翼民粹主義勢力的態度,試圖通過支持像德國選擇黨這樣的團體達到目的。

萬斯指責歐洲政界未能與極右翼政黨合作,而被特朗普青睞的“政府效率部”領導人馬斯克,在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德國聯邦議會選舉期間,馬斯克擁有的社交媒體平臺爲德國選擇黨的總理候選人魏德爾提供了“無阻礙的宣傳平臺”,極大地提升了該黨的國際影響力。

《柏林報》進一步分析認爲,馬斯克將他的社交平臺變成了右翼傳播觀點的主要陣地,這一切都以“自由”的名義進行着。其背後的邏輯是:任何觀點,即使是極端的觀點,也應得到保護。如果德國選擇黨獲得執政權,將極大增強美國的地緣政治優勢,並使歐洲在經濟和戰略上更容易受到控制。“目前歐洲的政治局勢正處於關鍵轉折點,其中德國的作用至關重要。作爲抵制歐洲右翼民粹主義的關鍵堡壘,德國能否抵禦國內外的挑戰,不僅影響歐盟民主進程的發展,還將對全球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歐洲而言,特朗普帶來的挑戰遠不止表面上的那些。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萬斯避談備受關注的俄烏衝突。特朗普則對烏克蘭及其領導人進行了嚴厲批評,甚至暗示烏克蘭應爲當前的衝突負責。美國Axios網站報道指出,這種態度讓烏克蘭及西方盟友感到震驚。歐洲媒體擔憂,美國可能會逐漸疏遠歐洲,迫使歐洲獨自承擔解決烏克蘭問題的責任,包括提供資金和軍備支持。

德國《青年世界報》評論稱,“基輔被美國釜底抽薪”,同時歐盟卻要求成員國增加數十億歐元的援助給烏克蘭。德新社消息透露,歐盟高層已向各成員國通報了新的援烏計劃,該計劃短期內需籌備35億歐元用於生產150萬枚炮彈;另外還需要5億歐元建設防空系統,20億歐元用於裝備和訓練烏克蘭士兵。德國預計將承擔大約四分之一的費用。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歐盟準備向烏克蘭提供至少60億歐元的一攬子軍事援助,然而特朗普卻試圖在烏克蘭推行“新殖民主義”政策,要求鉅額回報作爲美國過去幾年援助的補償。特朗普在2月22日表示,希望從烏克蘭獲取稀土、石油和“我們能得到的任何東西”,以收回美國過去幾年投入烏克蘭的資金。

《柏林報》分析認爲,在美國新政府的政策中,經濟利益被置於國際法之上。德國左翼黨元老格雷戈爾·居西在接受該報採訪時強調,面對這樣的美國政府,歐洲必須強硬起來。他認爲,右翼勢力的不斷擴張、衆多選民支持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德國選擇黨,部分原因在於民衆渴望強有力的領導者。然而,“強人”形象不過是特朗普的一層面紗。

“我見識過像特朗普這樣的人,他內心深處充滿自卑,並會用各種手段去掩飾這一點。”居西解釋道,“假如你與他會面並請求減少關稅,他反而可能增加10億美元的關稅。如果他對德國提出了10個強硬的要求,你就必須迴應以自己的10個要求。如果我們只提出4個或5個條件,就無法讓他作出讓步。只有當你威脅關閉美國在德軍事基地、要求撤走美軍時,他纔會尷尬地笑一笑,然後真正開始嚴肅談判。”

他擔心,德國新政府可能“在與美國打交道時過於謹慎,缺乏勇氣和主權意識”。“必須明確,我們是主權國家,是一個自由、民主的法治國家,有權闡明自己的目標併爲之奮鬥。”居西指出,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爲“特朗普試圖破壞西方現行秩序”。

2月23日,德國聯邦議院選舉投票結束,右翼政黨成績亮眼。對此,特朗普發表祝賀:“看起來德國保守派在這場備受矚目的大選中獲勝。就像美國人一樣,德國人厭倦了那些多年來違背常識的政策,尤其是在能源和移民問題上。對德國來說,這是偉大的一天,對由唐納德·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而言同樣如此!祝賀大家,更多的勝利即將到來!”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