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NOAA資料庫將關閉 衝擊氣候預測及科研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宣佈將在今年5月底停止公開數據資料庫,專家表示,未來數據減少,將影響我國在內全球監測及預測準確度。圖爲氣象預報。(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日前宣佈將在今年5月底停止14個與海洋、地震、河口相關的公開數據資料庫,且資料不可再取得。學者憂心影響我國氣候變遷研究及因應策略訂立,也可能衝擊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能源基礎設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中央氣象署表示不樂見全球氣象監測與預測準確度因此受影響,目前不清楚資料庫會關閉到何種程度,但會持續關注後續動態。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羅敏輝表示,科學家藉NOAA資料庫可追蹤熱浪與暴雨等短期天氣事件變化,並分析長期氣候變遷趨勢,探討全球暖化與衝擊相關問題,進一步制定應對策略,資料庫關閉將對全球及臺灣研究影響深遠。
臺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陳明德則舉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與碳封存設施興建,需要精確地掌握地層穩定性與潛在活動斷層,一旦無法存取NOAA相關資料,將影響我國能源基礎建設可行性與安全性。
他也提到,NOAA火山爆發紀錄與地震反射資料是全球少數公開、高品質且長時間的資料來源,若關閉了,恐導致預警模擬精準度降低,尤其臺灣易受海底地震與海嘯侵襲,風險不容低估,呼籲各政府單位與學術機構儘速備份必要資料,並評估建立替代資料庫或與國際機構合作的可能性。
中央氣象署長呂國臣表示,NOAA數據資料庫在全球氣象監測及預報扮演非常重要角色,未來數據減少,將影響我國在內全球監測及預測準確度,也會影響學術研究,氣象署不樂見這件事發生。氣象署與NOAA有簽署協議,在氣象數據及預報的交換及科研領域有所合作,目前尚未聽聞會關閉數據交換這方面的資料,但應會影響科研領域合作,氣象署會觀察後續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