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00天飛來飛去”的保代轉做董秘,行業緊縮,保代去哪?

財聯社2月27日訊(記者 趙昕睿)上市公司千里科技聘任有着超 20 年投行經驗的夏雨揚爲董事會秘書,再度將投行人員轉型現象推至聚光燈下。

受業務緊縮影響,投行的“黃金時代”已逐漸落幕,轉型發展雖不再是新鮮事,但投行人員轉型賽道拓寬的同時,競爭愈發激烈,相關“坑位”也有趨於飽和的跡象。投行從業者究竟該邁向何方,又如何規劃出契合自身的轉型之路?賽道選擇的多元化無一不在詮釋行業生態環境波動下,投行人員的百態模樣。

又一起投行人跳槽上市公司案例

2月23日,千里科技公告變更公司董事會秘書,因工作調整,伍定軍不再擔任公司董事會秘書。經公司董事長提名,同意聘任夏雨揚爲董事會秘書。

這一公告引發的熱度離不開新任董秘出身於投行這一背景。履歷顯示,夏雨揚從業經歷已超過20年,曾在南京證券、中金公司等券商從事投行業務。回溯往昔,2018 年時任中金公司投行部總經理的夏雨揚,還在分享 “每年200天飛來飛去的投行生活”,時隔7年,卻已投身實業,實現從乙方到甲方身份的轉換。

記者翻閱歷史IPO項目時發現,中金公司多個持續督導項目於2月中旬陸續公告,夏雨揚因工作變動不再擔任公司持續督導保薦代表人,涉及中國東航、地素時尚、東航物流、天壇生物等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千里科技於2月24日發佈了一則補充公告並表示,夏雨揚尚未取得上海證券交易所董事會秘書資格,現暫由公司董事長印奇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公司爲何在首次公告中未明確新任董秘未取得相關職位資格一事引起質疑。據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公司或爲符合監管要求,防止引發輿情而做出的補充說明。

職業發展空間受業務縮減影響被極大壓縮,這也促使從業者多路徑謀求發展機遇。Wind數據顯示,2025年內,就有120家A股公司公告變更保薦代表人,多數爲工作變動,這意味着當下正有更多從業人員正在經歷職業變動。

行業變革驅動轉型

近年來,投行人員轉型案例不斷涌現,是投行行業在政策、市場環境和自身發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深度變革。

政策層面,監管於2023年8月27日提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827新政”實施後,不僅2023年IPO發行數量有所減少,2024年IPO市場也明顯降溫。政策對IPO市場逆週期調節是促使投行業務緊縮的一個開始,也是帶來後續連鎖反應的一大關鍵背景因素。

投行業務大幅萎縮從數據上也可見一斑。

Wind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共計發行102家IPO,募資金額爲662.80億元,與2023年相比,同比分別下降67.52%、81.54%,無論是發行家數還是募資金額自2019年以來雙雙創下最低紀錄。同時,IPO 撤否量居高不下,2024 年共計撤否 401 家,比 2023 年增加 179 家,達到近年來的峰值。政策面對IPO市場調整下,投行業務緊縮這一態勢或仍將持續。

政策的持續調整及業務縮減對投行業務的增長態勢都產生了顯著影響。爲尋求新增長點,有投行人士認爲,未來投行或更注重非通道類業務,例如業務撮合,而這點從開年多家券商投行業務發力情況來看也較爲吻合。IPO緊縮結合政策面對併購重組的支持,券商正着力發展併購重組業務,爲整體投行條線挖掘更多業務機遇,助推產業投行轉型。併購重組與IPO兩者之間的蹺蹺板反應雖引發不同觀點,但兩者在資本市場中相互補充,一同爲企業提供資源配置服務是未來投行綜合發展的一大方向。

不可忽視的是,無論是IPO或是併購重組業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下,投行業務未來將以推動新質生產力爲核心發展目標,相關進展更是值得持續關注。

轉型路徑的多元化與挑戰

行業格局變化下,投行人員的轉型路徑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但同時也面臨着諸多挑戰。

目前,投行人員的轉型路徑豐富多樣。除了常見的跳槽至上市公司擔任相關職位外,還包括內部轉崗、投身實業、跳槽至諮詢公司、從事保險事業、發展境外業務、下海私募等,甚至有人選擇轉行做公務員。

其中,憑藉專業技能和經驗,跳槽至業務關聯行業仍是熱門之選。例如從事併購交易的投行人員轉至諮詢公司,爲企業併購提供專業分析與策略規劃;還有不少投行人員選擇投身實業,利用在投行積累的行業知識和人脈資源,在實體企業中從事戰略投資、財務管理等工作。

然而,這些轉型路徑並非一帆風順。熱門轉型方向競爭趨於白熱化,以上市公司相關崗位爲例,大量投行人員涌入,使得崗位逐漸趨於飽和,“坑位” 減少。不止如此,相較於乙方從業經歷,強相關的甲方崗位是上市公司的更優選,崗位要求使得投行人員在競爭中面臨更大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投行人員開始涉足保險領域。比如從事 6 年投行業務的胡風雷,已轉行做保險經紀人半年時間,並於2025年1月11日在個人賬號“風雷鑑保”自述了轉行背後的思考。同一家保險公司的劉佳音,此前也有 8 年投行從業經歷,於 2024 年初轉行。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隨着高淨值客戶資產配置需求增長,去香港發展保險事業,成爲不少投行人員的轉型方向。

此外,記者從業內最新動態瞭解到,在香港設立公司開展境外債業務也成爲新選擇。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匯聚了衆多國際投資者,開展境外業務有助於投行人員拓展國際業務渠道。但有投行人士表示,目前獲取境外債批文並不容易,這與市場競爭激烈和企業信用風險考量皆有關聯。

投行人員的轉型潮是行業變革下的必然結果。從業人員無論選擇切換哪一條賽道,不僅需要離開舒適圈的勇氣,身份的對換與職業環境的變化都對綜合素養及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投行人員面臨挑戰的同時,其職業發展也有更廣闊的提升空間。未來投行人員在轉型賽道這一課題上,還會有何變化與進展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