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旅居在中國悄然走紅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旅行與旅遊世界》雜誌7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長住型旅遊呈現爆發式增長,雲南與貴州憑藉可持續度假和氣候適應性旅遊的優勢成爲首選目的地 中國旅遊業正經歷重大轉型,長住型旅遊蓬勃發展。遊客涌入雲南和貴州,這些涼爽地區成爲氣候適應性旅遊的首選目的地。旅居遊客激增反映出一個更廣泛的全球趨勢,即向可持續旅遊發展,遊客尋求更具沉浸感、社區參與感的體驗,這不僅惠及當地經濟,還提升環保意識。

在中國西南城市昆明,張誠(音)站在自家客棧裡準備迎接下一撥遊客。隨着避暑“遷徙潮”蔓延,這種季節性流動不再以天計算,而是以月爲單位。以自然風光聞名的雲南,僅2025年上半年就接待280萬旅居遊客,同比增長45.4%。旅居遊客在雲南人均停留91天,同比延長11天。旅居激增正改變地區旅遊動態。雲南暑期長租訂單同比增長67%,平均租期達45天。

從傳統的短期旅遊向長期停留轉變,具有多方面意義。傳統旅遊往往將大部分支出用於交通和門票,對當地經濟貢獻有限。而長期遊客通過住宿、餐飲和體驗等服務與當地社區互動,爲當地企業作出很大貢獻,從而帶來更多經濟價值。

在涼爽的曲靖,一些住宅租賃企業正抓住這一趨勢,將閒置房屋改造成全託管式住宅,以滿足激增的旅居需求。在曲靖,旅居客的餐飲消費佔比達40%,遠超觀光客的10%。2024年曲靖累計接待避暑旅居遊客2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236億元。這一新趨勢凸顯旅居經濟的潛力,從而鼓勵地方政府和企業適應這一不斷增長的市場。在貴州省習水縣,依託國家森林公園,當地擦亮生態度假旅居品牌,該縣6個鄉鎮的28個避暑地產項目現有入住業主3.6萬戶,其中多數來自外地。6月以來,酒店、民宿等也進入預訂旺季。

中國旅居產業的增長與全球向氣候響應式旅行的轉變相契合。隨着更多旅居者到來,雲南、貴州當地的很多企業也提高了經濟效益並惠及社區。隨着越來越多人尋求避暑,此類地區正成爲長期、氣候適應型旅遊的熱門選擇,這爲全球旅遊趨勢的新紀元奠定基礎。(劉長煌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