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分析 川普要什麼、怎麼談 成北京難題
《紐約時報》分析,川習會登場前,弄清川普想要什麼已成中國難題。圖爲2017年川普訪問中國。(新華社)
《紐約時報》中文網20日報導,解讀美國總統川普對華關稅的隱性代價,川普稍早重申,對北京主要訴求之一,是控制那些助長芬太尼非法生產和向美國販運的化學公司。但單靠關稅施壓無濟於事。此外,川普透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訪美,北京雖「沒有可發佈的訊息」。但分析指出「川普想要什麼」、「如何讓川普聽到中國想傳遞的訊息」,已成北京當前難題。
《紐時》刊出美國前國務助卿約德以〈川普對華關稅的隱性代價〉爲題分析稱,川普一直認爲,中國是10年來導致40多萬美國人藥物過量死亡重要原因,他是對的。但發動貿易戰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北京已開徵報復性關稅並宣稱「準備戰鬥到底」。
報導分析,施壓中國政府是美國外交重要組成部分,運用得當,關稅可在北京試圖管理陷入困境經濟時提供槓桿。但在無明確外交或法律路線圖之下加大壓力,可能適得其反。中國官員已說,美國新關稅「將嚴重影響雙方在禁毒領域的對話與合作」。
《紐時》另外報導指出,川普透露川習會有可能性。但在任何峰會前,中國需爲兩個緊迫問題找答案:川普想要什麼?能與美國政府什麼人談?
爲此,中國上個月派學者赴美非正式會晤川普政府官員及外交政策專家。「我們通過外交管道交流。那是正常管道。但能把訊息傳達到川普那裡嗎?我們交談的那些人真的知道川普在想什麼嗎?」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說。他是與談學者之一。
報導稱,中國政府想知道,川普希望從貿易協議得到什麼?會對中國的願望清單作出何種反應?中國想讓川普取消關稅、放鬆對華技術出口及在美投資限制、並擔保不會在臺灣問題上激怒北京。同時認爲,在川普徵收更多關稅前有必要舉行高層會晤。
達巍說,「當不斷有負面訊號發出,但沒有任何積極議程抵消時,雙邊關係就可能惡化。」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稱,如果雙方不認真談判,接下來1個月對中美關係至關重要,川普可能會對中國商品加徵第三輪關稅。